名家讲坛

临床结直肠癌(中文版)2012年第二期导读

作者:郑树 2013-02-05 17:37点击次数:1075发表评论

郑树教授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介绍:
郑树,安徽省广德县人,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5年初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部(原浙江医学院),1956-195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病理进修班,1980-1982赴美NSABP任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大肠癌外科医生协会副主席等职,2005年入选美国外科学院(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并担任《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等十数种中英文专业杂志的主编或编委。被聘为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曹光彪教授,2005-2010年Rugters大学客座教授。自1987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5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在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具有极大的国内外影响力。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以及“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共30余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被他人引用次数达1000余次,《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论文被他人引用1682次。 主要科研方向: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肿瘤蛋白质组学;肿瘤系统生物学。

研究方向
  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病因机制研究,主要涉及大肠癌全基因组突变、转移分子事件、遗传分子事件和寻找新基因等研究。肿瘤早期分子标志物及分子诊断研究,主要涉及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寻找血清蛋白标志物,以及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研究。

职务
  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全国抗癌协会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肿瘤学会委员,全国大肠癌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结直肠外科联合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大学结直肠外科医生学会副主席,《中华肿瘤杂志》副主编,《实用肿瘤杂志》主编,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中华医学杂志》(中文)、《世界胃肠杂志》(英)、《中德临床肿瘤杂志》(英)、《肿瘤》、《中国临床肿瘤》、《中国癌症杂志》、《癌症》等十余种专业杂志的编委。郑树教授从事肿瘤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结合基础研究,在大肠癌、乳腺癌,特别在大肠癌的早诊及基因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郑树教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收录25篇,被他人引证600余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七五”攻关重大成果表彰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七项及国家八五攻关先进个人和省科技突出贡献个人二等奖。2001年浙江省功勋教授。

科研与生活
  数百张五彩的贺卡层层叠叠悬挂在办公室,如一条人际交往与合作的纽带。30多年不凡的科研与生活,辉煌的事业与挚热的友情在这里交融。在人生进入第75个年头时,我省著名的肿瘤专家郑树教授似乎才进入“蜜月期”。她热衷追逐的大肠癌之迷终于揭开面纱,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名单中,她排名第一。
  没有人可以怀疑她贡献的重要性以及她的聪明与魄力。
  别人谈之色变的“肿瘤”,她却情有独衷,数十年如一载。哪里的人群大肠癌发病高,她就带领团队奔向哪里,数十年追踪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身体健康变化;为何有些人患癌症,手术后迅速过世,而有些人却安然度日?她与前赴后继的“学生们”驻守实验室,从基因到蛋白质逐一疏理,甚至在60岁时开始学习新潮的分子学理论与方法;从呼吁人们少吃红烧鱼,到接受四条简易自我筛查方案,她和她的科研团队真正确立了大肠癌日常预防、高危筛查、治疗对策等一系列原则与方法。其间诸多创新点、闪光点集成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和国际国内学术报告,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奖。
  郑教授思路敏捷,点击鼠标比沐浴在阳春三月的西子湖畔更让她兴奋。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幅图文并茂的“线路图”,线路图的起点关键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红烧鱼、绿藻水,之后是盘根错节的基因标志物,蛋白质图谱,她说:“这张图是毕生研究的粗略概括”。那些基因起着什么作用,怎么相互起作用,如何描述那些神奇的蛋白质的变化,中间不少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郑教授平常一周的工作表满满当当。“我不能脱离临床,不能离开我的病人,我们也不能沉迷于获奖的喜悦,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有清醒的思路与方向。”
  富有学术气质的郑教授突然喜形于色:这几天,我们找到了一个“标记物”,它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可能十分理想,找到它识别它,分析透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5年前,文学大师金庸与郑树教授一见如故。大师欣然提笔书写的一幅字,现在悬挂在郑树教授办公室的墙上:“郑人高义,树木树人”;“郑树校长仁心仁术”。熟悉她的人说,这是她的写照,而郑教授谦逊地说:“这是对我的鼓励。”

业绩
  郑树教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收录25篇,被他人引证600余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七五”攻关重大成果表彰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七项及国家八五攻关先进个人和省科技突出贡献个人二等奖。2001年浙江省功勋教授。
疾病: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或口服卡培他滨是结直肠癌姑息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尽管奥沙利铂的耐受性较顺铂好,但也有其特殊的不良反应,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周围神经病变。本期刊登了2篇奥沙利铂不良反应相关性文章,一为综述性文章《奥沙利铂相关毒性处理的概述及临床观点》,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应用奥沙利铂时的神经毒性,指出在出现严重神经毒性的时候使用文拉法辛可以降低奥沙利铂相关性其毒副作用。该文还阐述了奥沙利铂的其他毒副作用,如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值得一读。有观点认为:钙镁输注可以降低慢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本期另一篇文章《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相关感觉神经系统毒性的作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发现,钙镁合剂虽不影响化疗的疗效,但对降低奥沙利铂相关神经毒性无效。

由于目前Ⅳ期直肠癌的治疗尚无前瞻性对照研究,因此针对转移灶不可切除的原发灶处理存在较多争议。本期第3篇文章《IV期直肠癌的治疗策略:来自瑞典直肠癌登记处的报道》一文回顾了瑞典全国范围内IV期直肠癌治疗策略的演变,发现随着时间推移,IV期直肠癌未行手术的比例增加,但生存仍然得到了改善,这可能获益于联合化疗。另一方面,进行直肠原发肿瘤切除的患者,其总生存期明显优于不做手术或单纯剖腹探查。术式多为Hartmann,30天死亡率仅2%。原发灶切除后可避免化疗过程因肠梗阻、穿孔、出血而急诊手术的风险及因手术所致全身化疗中断,延长无症状生存、避免原发灶症状对化疗耐受性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但应在术前仔细评估和分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越来越多,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联合化疗在70岁以上老年人中是否能产生和70岁以下人群相类似的疗效值得探讨。本期《奥沙利铂联合输注5-FU用于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西班牙消化道肿瘤治疗协作组II期临床研究》介绍了目前为止最大的针对老年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II期临床研究,年龄范围为72-85岁。在入组标准中PS评分仍掌握在0-2的情况下,常规剂量的FOLFOX方案获得了和中青年人相类似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和合并症也都在可接受的程度,为临床老年患者应用增加了信心。

郑树的文章
学科代码:肿瘤学   关键词:结直肠癌 肿瘤 奥沙利铂 临床 CCC_I 2012年第2期 CCC中文版
顶一下(0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