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

葛均波院士:死亡率终点的根本获益

作者:葛均波 来源:《门诊》杂志 2014-09-17 13:59点击次数:9577发表评论

葛均波教授
 
机构: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 海市心血管 研究所
介绍:
现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在介入性心脏病学及血管内超声领域中做出杰出的贡献,并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在国际杂志发表了近300篇论文,其中179篇被SCI收录。

《门诊》:我国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发展迅速,但死亡率始终变化不大。您认为导致死亡率无法下降的深层原因是什么?EPICOR-Asia研究能够为现有的诊疗策略提供哪些有价值的数据?

葛均波院士:严格意义上讲,死亡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多种临床因素影响,包括随访过程的延时性、病例跟踪的完整性以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等。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方法、多渠道的补充手段,了解当前介入临床整体死亡率的发展趋势。我国ACS患者基数逐年递增,PCI例数不断上升,现有的流调无法动态地反映通过基数换算、在纵向比较下年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因此,“数据化、数字化及信息化”时代提出了更高的数据统计要求。EPICOR-Asia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临床诊疗过程中各环节与终点获益的关系,通过真实世界观察,获悉ACS介入治疗硬终点死亡率的真实变化趋势及更有效的干预手段。

《门诊》:在大数据主导下的医疗时代,需要一种怎样的医疗模式能够实现数据对临床的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患者最重要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中国上市,是否有望通过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对我国患者终点的获益?

葛均波院士:未来的诊疗干预模式应强调重视患者个体化治疗策略。这是一种“信息化、电子化及数据化”的系统跟踪式医疗模式,通过特别研发的系统软件来实现,其软件功能应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进行信息记录。它应具有庞大的信息储存功能并方便携带。更为核心的是,它还是一个智能的评估系统,能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自动整合,分辨最具特异性的临床参数,从而给予针对该患者情况的整体评估报告,以助医师做出最佳的个体治疗决策。

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理论上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制定策略。回顾抗血小板治疗的发展历程,抗血小板治疗是降低ACS长期死亡率的关键,抗血小板药物也不断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抗血小板策略,能够在降低血栓发生的基础上不增加出血风险。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客观反映血小板功能的评价方法。而系统化智能软件可填补这一空白。

抗血小板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降低死亡率,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4.0% vs.  5.1%,降低21%,P=0.001);全因死亡率(9.8% vs.  11.7%,降低16%,P<0.001,图);并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同时没有增加出血风险,取得了有效性终点及安全性终点同时获益的突破性进展。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需要个体化评估体系,并选择更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只有在这种医疗模式下,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内在价值,做到“高信息,高疗效”;“大数据,大获益”。

 

 

 

葛均波的文章
学科代码:心血管病学   关键词:死亡率终点;
来源: 《门诊》杂志
《门诊》杂志介绍:《门诊》杂志创刊于2009年夏,是以心血管临床最新动态为主要传播内容、现代传播学为基本理念的医学类杂志,其宗旨是及时反映心血管领域的临床新技术、新成就、新进展,由上海东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临床学术跟踪是国际高端医学媒体应用的信息开发概念,它能帮助媒体及时掌握最新的临床动态。《门诊》杂志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的临床学术跟踪体系,全面跟踪并报道医师的最新观点,最新临床进展,最新病例,最新科研成果及数据分析。 马上访问《门诊》杂志网站www.menzhen.org
顶一下(3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