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

李亚明:D-SPECT技术有助于PCI规范化精准化的开展

作者:李亚明 来源:《门诊》杂志 2015-03-12 08:00点击次数:439发表评论

李亚明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亚明 责任编辑: 金瑜冰\摄影: 陈辉

《门诊》:仅凭单纯的解剖学影像检查只能大致观察罪犯血管的狭窄程度,无法评估所灌注心肌的缺血/坏死情况。因此,功能影像应需而生。请问D-SPECT是否是目前唯一独立的功能影像技术?

李亚明教授: 虽然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比较多,但是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接受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人群的绝对数量非常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心内科和核医学科针对这一技术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2. 增强对公众相关科普知识的宣教;3. 将该项技术纳入到疾病诊治的指南、临床路径及医保系统中;4. 提高心脏核医学技术的全国普及率;5. 核医学医师在做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过程中,必须做到规范、准确及有效。

D-SPECT技术信息采集高效,且具针对性,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度。不仅提供心肌血流灌注量的信息,并且可以动态反映整个心肌血流储备的情况。未来,在全数字化、定量、动态显像及智能分析方面,为核医学在心脏诊断领域的相关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保障。

《门诊》:D-SPECT这项技术将来在中国如果能够在临床广泛开展,它对中国介入治疗及国家整体的卫生经济学将产生哪些较为重要意义?

李亚明教授: 它的重要意义是使被治疗的患者能够得到更精准、有效的治疗。通过D-SPECT技术,可以更精准地进行患者筛查,并更好地对存在缺血的病变血管进行判断。因为临床上有些患者并不需要这种治疗,却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该治疗,不仅浪费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风险。

D-SPECT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精确性,还可以评价PCI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从宏观看来,我国每年接受PCI治疗的例数大幅增长,目前亟需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即患者筛选更合理,其适应证把握更恰当。目前我国能够开展D-SPECT检查的医院数量有限,因此需要加强核医学的学科建设。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医院,应积极、规范、准确地应用这项技术。

《门诊》:作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您认为核医学技术尤其核医学心肌再灌注显像技术在中国心血管领域将具有怎样的应用前景?

李亚明教授: 核心脏病学是核医学学科建设和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一定要关注并解决核心脏病学目前发展过程中最迫切的问题。1. 我们要加强和相关学科的沟通,特别是和心血管专科的临床医师增进了解,在诸如CICI这样的大型学术会议上与相关同道进行交流。2. 我们要促成与心血管专科共同讨论制定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路径等工作,通过一些专业技术性文件的制定来实现学科间的互相合作。3. 我们要做好核医学知识的公众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对SPECT检查的认识。4. 我们要加快核医学的人才建设工作,通过制定技术操作标准保障这项技术的良好开展,并针对性地培养专门人才。

李亚明的文章
学科代码:心血管病学   关键词:D-SPECT技术;PCI;规范化;精准化; ,名家讲坛 爱思唯尔医学网, Elseviermed
来源: 《门诊》杂志
《门诊》杂志介绍:《门诊》杂志创刊于2009年夏,是以心血管临床最新动态为主要传播内容、现代传播学为基本理念的医学类杂志,其宗旨是及时反映心血管领域的临床新技术、新成就、新进展,由上海东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临床学术跟踪是国际高端医学媒体应用的信息开发概念,它能帮助媒体及时掌握最新的临床动态。《门诊》杂志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的临床学术跟踪体系,全面跟踪并报道医师的最新观点,最新临床进展,最新病例,最新科研成果及数据分析。 马上访问《门诊》杂志网站www.menzhen.org
顶一下(0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