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例分析 > 病例分析内容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肝硬化患者突然出现行为异常
难易度:
打印| 推荐给好友
病例简介

摘自:《内科病例精粹》(主译:吴寿岭),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患者男性,42岁。妻子发现其四肢爬在餐桌上像犬样吠叫,她以前从未见过丈夫有这种异常行为,因此拨打了911。该患者不能与护理人员合作,最后由警察带患者到医院就诊。在送往急诊室的途中,他开始出现嗜睡。患者曾有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史。

 

 

体格检查

 

T 38.4℃,P 112/minR 24/minBP 94/70 mmHg。一般状况:嗜睡,消瘦。头颅五官:巩膜黄染。胸部:呼吸音清。心脏:心动过速,无杂音。腹部:中度腹水,无压痛,未触及脏器,肠鸣音活跃。四肢: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8,200/μl;中性粒细胞:61%;杆状核细胞:30%;血小板:141,000/μl;血细胞比容:26%;血清白蛋白:2.8 g/dl;总胆红素:7.2 mg/dlINR 2.0


问题 1 :  为评估病情,应完成哪些诊断性检查?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登录。
问题 1  为评估病情,应完成哪些诊断性检查?

答案: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讨论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引起危及生命感染的细菌为肠道寄生菌,在肝硬化的患者细菌可穿过肠黏膜“易位”,一旦细菌到达肠外就可穿过肠系膜淋巴结进入体循环,并且经Glisson囊渗出的淋巴液进入腹腔。如果腹腔巨噬细胞没能吞噬细菌,中性粒细胞就会移行入腹水中。如果它们也没能清除这些细菌,并且没有及时给予抗生素,患者就会死亡。患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风险与腹水中蛋白浓度呈负相关。蛋白浓度不随感染而增加。腹水中蛋白浓度低是由于调理素缺乏,并易于感染。

 

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生存的关键是:① 对这种感染保持高度警惕;② 放宽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的适应证;③ 及时使用广谱非肾毒性抗生素。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69),其次是腹痛(59)、肝性脑病(54)、腹部压痛(49)。一些患者感染的临床指征仅表现为意识障碍。年轻脑病患者嗜睡期前可以出现躁动、谵妄,如该患者。

 

当发现患者有以下临床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腹穿:① 患者新发生腹水;② 患者因腹水收治住院;③ 患者在院外或住院时病情恶化,这种恶化常表现为发热、腹痛、意识障碍、白细胞增多、氮质血症。多数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可有凝血障碍,包括INR延长、血小板减少。对这些患者许多医生不愿进行腹穿。然而经研究证实腹穿是安全可行的,不需要也不建议预防性的输液。应带无菌手套,并进行无菌操作,立即将腹水接种到血培养瓶内,用含有EDTA的紫色盖试管送检细胞计数,用红帽盖送检生化。如高度怀疑感染,应做血培养和尿培养。肝硬化患者的尿道感染在无局部症状的情况下即可进展到尿脓毒症。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多重缺陷,肝硬化患者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性关节炎、脑膜炎及自发性脓肿。应获取有局部感染证据的体腔液标本进行检查。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致命。因此在有确切的感染证据并获取标本进行培养后,应尽早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腹水中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250μl,应进行抗生素治疗。体温>37.8℃和()近期发作的弥漫性腹痛,即使中性粒细胞计数没有升高也应行抗生素治疗。在中性粒细胞升高前也能发现感染。如果培养结果为阴性,而且发现了发热的其他原因(如酒精性肝炎),应在24 h后停止使用。如果抗生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即使培养没有阳性发现也应进行足量抗生素治疗。

 

头孢噻肟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用且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如果细菌抗生素敏感测试显示窄谱抗生素有效,可用它替代头孢噻肟。根据大的随机试验,全程的用药方法为每8h静脉给予头孢噻肟2 g,连用5天。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氮质血症患者剂量要减少,但是对于肾衰,标准剂量并无毒性。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具有肾毒性且疗效低于头孢噻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存活的患者,具有再次发生感染的高度风险。随机试验证实选择性肠道诺氟沙星净化给药,能减少这种风险,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终末期肝病的标志。经历感染而生存的患者应考虑肝移植。

 

该患者接受了腹穿检查。腹水呈浑浊状,白细胞:17 750/μl,中性粒细胞91%,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6 153/μl。总蛋白:0.8 g/dl,白蛋白0.2 g/dl,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2.6 g/dl。葡萄糖:59 mg/dl(血清83 mg/dl),淀粉酶:35 IU/L(血清30 IU/L),乳酸脱氢酶:71 IU/L(血清150 IU/L)。在床边将腹水接种于血培养瓶,第二天早晨两个培养瓶里均有大肠杆菌生长。血培养阴性。给予头孢噻肟静脉注射5天,随后每日400mg诺氟沙星口服以减少肠道革兰阴性细菌并预防再次感染。

 

临床要点

 

  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会很快死亡。
  3. 对于高危患者,可通过选择性肠道净化预防感染。

 

(史丽萍译  王文鸽校) 

 

 

参考文献

 

  1. Runyon BA, McHutchison JG, Antillon MR, et al. Short-course vs Long-course antibiotic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100 patients. Gastroenterology 1991; 100: 1737-1742.
  2. Runyon BA, Squier SU, Borzio M. Translocation of gut bacteria in rats with cirrhosis to mesenteric lymph nodes partially explains the pathogenes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J Hepatol 1994; 21: 792-796.
  3. Guarner C, Runyon BA, Young S, et a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an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cirrhosis in rats. J Hepatol 1997; 26: 1372-1378.
  4. Runyon BA. 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scites due to cirrhosis: AASLD Practice Guideline. Hepatology 1998; 27: 264-272.
  5. Such J, Runyon BA.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Clin Infect Dis 1998; 27: 669-676.
  6. Rimola A, Garcia-Tsao G, Navasa M, et 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A consensus document. J Hepatol 2000; 32: 142-153.

 

摘自:《内科病例精粹》(主译:吴寿岭),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部电话:010-82802611

 

本书英文原版Internal Medicine Pearls由爱思唯尔出版(主编: John E. Heffner, Steven A. Sahn; ISBN-10: 1-56053-404-4)


 病例分析

 王燕燕 王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

患者,女,69岁。2009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当时程度较轻,未予以重视。2009年3月患者乏力症状加重,尿色逐渐加深,大便习惯改变,颜色变淡。4月18日入我院感染科治疗,诉轻度头晕、心慌,体重减轻10kg。无肝区疼痛,无发热,无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无恶性、呕吐等。入院半月前于外院就诊,查肝功能:ALT 601IU/L,AST 785IU/L,TBIL 97.7umol/L,白蛋白 41g/L,甲状腺功能:游离T3 30.6pmol/L,游离T4 51.9pmol/L,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医学数据库  医学数据库



友情链接:中文版柳叶刀 | MD CONSULT | Journals CONSULT | Procedures CONSULT | eClips CONSULT | Imaging CONSULT | 论文吧 | 世界医学书库 医心网 | 前沿医学资讯网

公司简介 | 用户协议 | 条件与条款 | 隐私权政策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卫生局审核意见通知书 | 药监局行政许可决定书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京ICP证070259号 | 京ICP备09068478号

Copyright © 2009 Elsevier.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唯尔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中文版柳叶刀 | MD CONSULT | Journals CONSULT | Procedures CONSULT | eClips CONSULT | Imaging CONSULT | 论文吧 | 世界医学书库 医心网 | 前沿医学资讯网

公司简介 | 用户协议 | 条件与条款 | 隐私权政策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卫生局审核意见通知书 | 药监局行政许可决定书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京ICP证070259号 | 京ICP备09068478号

Copyright © 2009 Elsevier.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唯尔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