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例分析 > 病例分析内容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心脏骤停后出现昏迷伴肌阵挛
难易度:
打印| 推荐给好友
病例简介

摘自:《脑电图精粹》(主译:元小冬  许亚茹),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男性,74岁,心脏骤停心脏复苏后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帮会进一步治疗CES。患者复苏后立即出现惊厥性癫痫大发作,并有目击者证实。急诊给予劳拉西泮治疗后,患者继续有肌阵挛性抽搐。

 

患者于昏迷和抽搐状态进行脑电图检查。在其右手安放肌电图电极,并持续给予苯妥英钠和心脏按压治疗。在检查脑电图前5h间断给予劳拉西泮和其他的镇静药物治疗。

 

点击看大图


问题 1 :  在分析这种检查时需要给予维库溴胺(vecuronium,神经肌肉阻断药)吗?这是癫痫持续状态吗?这种图像有什么预报价值?
2009/10/22 19:31:14
bhyylzuo 说:
需要
2009/10/2 14:57:44
lijie 说:
1.不需要,患者心源性休克.

2.心脑综合征,属于癫痫大发作

3.全脑缺氧导致异常放电.未见正常的背景波形,处于生命垂危状态.
2009/9/27 21:32:22
强哥 说:
短暂性脑缺血后出现局部脑组织功能紊乱,异常放电,类似癫痫样症状。
2009/9/25 18:00:35
ankai1 说:
答案。。
2009/9/25 17:35:39
ankai1 说:
我的答案是。。。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登录。
问题 1  在分析这种检查时需要给予维库溴胺(vecuronium,神经肌肉阻断药)吗?这是癫痫持续状态吗?这种图像有什么预报价值?

答案:

样图显示在抑制性背景脑电活动上出现类周期性阵发性多发性棘波。肌电图通道显示在上肢抽搐以前大约200ms,出现多发性棘波。因为皮层电活动出现在肌电图改变以前,即肌电图并没有掩盖皮层电活动,因此不需要给予维库溴胺。本图像与癫痫性肌阵挛一致。它的连续性特征与肌阵挛持续状态或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一致。它与继发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损害有明显的关系。

 

讨论

       

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为持续性肌阵挛,并伴有其他的癫痫发作,且其持续时间超过30min。肌阵挛性癫痫可以起源于皮层或者来自皮层下或网状结构,两者可以同时发生。有些作者对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与肌阵挛持续状态进行鉴别,其中肌阵挛可以为癫痫性或者非癫痫源性的,它不伴有其他类型的癫痫。

 

 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最常发生在心脏停搏和脑缺氧以后。依据不同检查结果定义和结论的差异性,在3%~37%的心脏复苏以后发生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在参考文献中汇总的232例患者中,随访观察到继发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者为54例(占23%),尽管给予了抗癫痫治疗,但全部54例病例在出现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后均死亡。

 

对于抗癫痫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则体现在终止肌阵挛的能力和缺乏预后的有效性这两方面中,PED谱系与发作性发电相比,提高了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为一种急性、弥漫性严重神经元损伤的濒死节律,而不是一种癫痫状态的可能。在此类分析中,对给予抗癫痫治疗仍有争议,有些医生坚持治疗除肌阵挛以外的具有皮质性肌阵挛或者混合性癫痫发作证据的患者。

 

 在本例患者中,放置肢体肌电图电极可将其分类为癫痫性肌阵挛,这是因为皮质性放电在前,并推测其引起了肌阵挛抽搐。如果肌阵挛抽搐与皮层放电同步发生,则不能明确地将其分类为癫痫性(皮层性)或非癫痫性(皮层下性)类型,因为短时限、多相棘波电活动也可以被选择性地解释为肌肉伪差而不是皮质性电活动。在后一种状态,一过性麻痹有助于分析诊断。

 

临床要点

 

  1. 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是肌阵挛和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持续发作时间超过30min
  2. 在绝大多数病例中,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如果出现在脑缺氧以后,则预示着严重的神经元性损伤和死亡。

参考文献

 

  1. Krumholz A, Weiss HD: Outcome from coma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lation to seizures myoclonus. Neurology 1988; 38:401-405.
  2. Wijdicks EF, Parisi JE, Sharbrough FW: Prognostic value of myoclonus status in comatose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nn Neurol 1994; 35(2):239-243.
  3. Yong GB, Gilbert JJ, Zochodne DW: The significance of myoclonic status epilepticus in postanoxic coma. Neurology 1990; 40:1843-1848.

摘自:《脑电图精粹》(主译:元小冬  许亚茹),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部电话:010-82802611

 

本书英文原版EEG Pearls由爱思唯尔出版(主编: Mark Quigg; ISBN-10: 0-323-04233-3)


 病例分析

 王燕燕 王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

患者,女,69岁。2009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当时程度较轻,未予以重视。2009年3月患者乏力症状加重,尿色逐渐加深,大便习惯改变,颜色变淡。4月18日入我院感染科治疗,诉轻度头晕、心慌,体重减轻10kg。无肝区疼痛,无发热,无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无恶性、呕吐等。入院半月前于外院就诊,查肝功能:ALT 601IU/L,AST 785IU/L,TBIL 97.7umol/L,白蛋白 41g/L,甲状腺功能:游离T3 30.6pmol/L,游离T4 51.9pmol/L,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医学数据库  医学数据库



友情链接:中文版柳叶刀 | MD CONSULT | Journals CONSULT | Procedures CONSULT | eClips CONSULT | Imaging CONSULT | 论文吧 | 世界医学书库 医心网 | 前沿医学资讯网

公司简介 | 用户协议 | 条件与条款 | 隐私权政策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卫生局审核意见通知书 | 药监局行政许可决定书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京ICP证070259号 | 京ICP备09068478号

Copyright © 2009 Elsevier.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唯尔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