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学资讯  > 医学资讯内容

荆志成等:北大医院事件引发的思考——我国肺栓塞诊疗的误区和规范

2009-11-18 【发表评论】
打印| 推荐给好友

——临床医生对肺栓塞诊治仍存误区,规范化培训是当务之急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研究中心   荆志成   何晶

编者按: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PTE)是第三位常见心血管疾病,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在美国急性PTE死亡率高达15%,成为第二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PTE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误诊率高达70%~80%。广大医生对急性PTE的诊断意识较薄弱,不熟悉规范化诊治流程,缺乏急性PTE溶栓治疗经验。所以,开展PTE诊疗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师,对急性PTE的诊断意识、规范临床诊治行为的当务之急。同时,对绝大多数无法开展外科手术的医院积极开展急性PTE溶栓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PTE漏诊现象严重
 
PTE临床表现往往与许多常见疾病如心绞痛、晕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等的症状类似,接诊医生可能按惯性思维处理而忽略了PTE的发生。
 
目前,许多医生仍认为PTE是少见病。有症状的可疑PTE患者,容易先考虑其他常见疾病如:有胸痛伴心电图ST-T段缺血改变就考虑冠心病,发生晕厥认为是脑血管意外,有慢性肺病史突发气短、紫绀诊断为COPD急性发作等。此外,无症状性PTE患者更易漏诊,而据国外统计此类病例占PTE总病例的80%。无症状性PTE经常到发展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CTEPH),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才被诊断,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
 
疑诊PTE患者可通过常规检查进行初筛如:心电图、凝血功能和动脉血气等。对于无症状但存在发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DVT病史,近期下肢手术等也应定期检查。但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V1~4aVF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和SⅠQⅢTⅢ波形,动脉血气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等提示PTE的检查结果常常被许多临床医生忽视,不能尽早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怀疑到PTE
 
危险分层必不可少
 
区分高危和非高危PTE是临床疑诊PTE患者的最重要和最优先事项,因为两者的诊断流程和处理原则并不相同。
 
2009PTE中国专家共识已经提出,急性PTE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可疑PTE的高危患者应果断处理,不必等待辅助检查结果。2008ESC PTE指南认为,高危患者在特殊情况下仅有超声心动图的间接征象也可诊断PTE,无需行CT等检查。在我国PTE危险分层(见表1和表2)并没有广泛应用,很多高危患者仍然仅给予抗凝治疗而未及时溶栓,中危患者的溶栓治疗也过于保守。
 
点击看大图
 
急性PTE危险分层的常用指标
 
 点击看大图
 
急性PTE危险分层
 
合理选择辅助检查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PT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检查方法,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是临床初筛的主要手段,其主要价值在于阴性结果(<0.5 mg/LELISA法)能排除PTE。据国外统计,约30%的急诊患者可根据阴性结果排除PTE。常用的D-二聚体测定方法有:定量乳胶凝集法、全血凝集法、ELISA法。前两种方法通常称为中度敏感含量测定,适用于预后研究;而后者灵敏度较高,所有PTE指南都以ELISA法作为标准检测方法。但我国D-二聚体检测多为定量乳胶凝集法,因而漏诊率较高。
 
CT肺动脉造影   CTPA是诊断PTE首选的无创方法。我国CTPA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放射科医师技术掌握不到位,把CTPA当做普通的增强胸部CT,经常会出现动静脉系统和左右心同时增强、肺动脉图像不突出的现象。其次,CT三维重建可更直观了解肺血管整体情况、鉴别由于造影剂充盈不足导致的充盈缺损,降低假阳性率,但临床应用较少。第三,认为CTPA未发现血栓即可排除PTE。事实上,CTPA对亚段水平及以下的栓塞敏感性较差。对临床高度怀疑的PTE患者,即使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诊断,而应结合肺通气灌注扫描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应行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是确诊PTE的金标准。我国肺动脉造影尚无统一的操作规范,对造影导管的位置、体位的选择、造影剂的剂量和速度、造影禁忌证、术前和术后处理等方面未作统一规定。目前多数三级甲等医院使用小板DSA做肺动脉造影,但小板适合于冠脉造影而不适合肺动脉造影;且使用冠脉模式造影使图像对比度不足,对可疑栓塞部位也不能作选择性造影,这使造影的诊断价值大打折扣。
 
溶栓治疗应酌情处理
 
目前,多数医生对PTE的溶栓治疗过于谨慎,只要有一个相对禁忌证或超过了时间窗就否定溶栓治疗。对于是否行溶栓治疗并不能照搬指南,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析。
 
临床医生应首先明确溶栓治疗的目的。高危PTE患者溶栓是为了逆转右心衰竭,降低病死率。而对非高危患者而言,要尽早溶解血栓疏通血管,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CTEPH的发生危险,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是否行溶栓治疗并不能照搬指南,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析。首先,对高危患者应及时果断进行溶栓,这在基层医院缺少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其次,超过时间窗的患者也应有选择地给予溶栓治疗:对有晕厥、休克史的患者,不管发病是否超过48小时或有无禁忌证都应考虑溶栓。对于高龄、高血压和出血等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也可以先给半量溶栓药,视效果和不良反应再决定是否补足剂量。2008ESC指南认为溶栓治疗是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动脉低压的高危PTE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几乎没有绝对禁忌证。
 
手术治疗水平有待提高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是公认的治疗CTEPH的首选方法。而我国对手术适应证的判断、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一些无法行溶栓或溶栓效果不佳的PTE患者最终发展成为CTEPH,此时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虽然外科取栓对急性PT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但PEA是公认的治疗CTEPH的首选方法。而我国对手术适应证的判断、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2009ESCCTEPH指南指出,开展PEA手术的医院一年至少行20PEA手术且死亡率低于10%,而我国尚无医院能满足此条件,我国应加快建设专门的PTE外科诊疗中心。
 
新诊疗方法初露锋芒
 
一些新技术开始在PTE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安全、敏感性高;Ⅹa因子抑制剂使用方便、效果好;PTE介入治疗经济、可操作性强,更适合我国患者。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   MRPA可以从多面提供肺血管图像,直接显示血管解剖图像,明确血栓位置和数目,同时能评价肺动脉血流速度、肺动脉压力升高幅度,对肺段以上PT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96%MRAP无电离辐射,不使用含碘造影剂,可用于有严重肾功能损害和碘造影剂过敏患者。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与常用药物(如乙酰水杨酸、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地高辛)间相互作用很小,可在任何年龄、性别、体重及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 中使用,且每日口服一次,无需凝血监测。研究表明,Ⅹa因子抑制剂预防血栓方面优于伊诺肝素,且未增加出血风险及对血小板产生影响。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可减少PTE复发和CTEPH的发生,降低死亡率。PTE介入治疗包括导管内溶栓、导丝引导下的碎栓术、局部机械消散术,球囊血管成型术、肺血管支架置入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手段。介入治疗PTE的适应证有:急性大面积PTE、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溶栓疗效不佳或有禁忌者、经皮心肺支持(PCPS)禁忌或不能实施者,同时有经验丰富的介入操作组。PTE介入治疗在可操作性和经济方面都更适合我国患者。
 
——引自《医师报》

学科代码:
心血管病学
2009/12/10 17:42:14
wangyonggang 说:
PTE经常到发展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CTEPH),一旦到这个阶段,真的就回天乏术了。个人临床经验认为,不管是否超出时间窗,无严重***忌症的情况下,都应该积极静脉溶栓治疗,因为即使陈旧性肺栓塞,总会伴有一部分新鲜血栓形成。同时应该放宽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即使无症状肺栓塞,都可以考虑导管内溶栓。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登录。

病例分析 <span class="ModTitle_Intro_Right" id="EPMI_Home_MedicalCases_Intro_div" onclick="javascript:window.location='http://www.elseviermed.cn/tabid/127/Default.aspx'" onmouseover="javascript:document.getElementById('EPMI_Home_MedicalCases_Intro_div').style.cursor='pointer';document.getElementById('EPMI_Home_MedicalCases_Intro_div').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 onmouseout="javascript:document.getElementById('EPMI_Home_MedicalCases_Intro_div').style.textDecoration='none';">[栏目介绍]</span>  病例分析 [栏目介绍]

 王燕燕 王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

患者,女,69岁。2009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当时程度较轻,未予以重视。2009年3月患者乏力症状加重,尿色逐渐加深,大便习惯改变,颜色变淡。4月18日入我院感染科治疗,诉轻度头晕、心慌,体重减轻10kg。无肝区疼痛,无发热,无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无恶性、呕吐等。入院半月前于外院就诊,查肝功能:ALT 601IU/L,AST 785IU/L,TBIL 97.7umol/L,白蛋白 41g/L,甲状腺功能:游离T3 30.6pmol/L,游离T4 51.9pmol/L,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疾病资源中心  疾病资源中心
医学数据库  医学数据库



友情链接:中文版柳叶刀 | MD CONSULT | Journals CONSULT | Procedures CONSULT | eClips CONSULT | Imaging CONSULT | 论文吧 | 世界医学书库 医心网 | 前沿医学资讯网

公司简介 | 用户协议 | 条件与条款 | 隐私权政策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 卫生局审核意见通知书 | 药监局行政许可决定书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京ICP证070259号 | 京ICP备09068478号

Copyright © 2009 Elsevier.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唯尔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