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中美建议比照

解读《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
作者:徐安定 来源:医师报 2013-04-25 14:16点击次数:3214发表评论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黄立安 李牧 徐安定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12 版)》(简称“中国共识”)已于2012年12 月正式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2013 年1 月31 日,美国卒中协会正式发布了更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简称“美国指南”),与2007 年版指南相比,对溶栓部分作了重要更新。本文结合最新美国指南和中国共识进行解读,并对相关问题做补充说明。“中国共识”和“美国指南” 二者相互支撑,均应作为中国医生开展规范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

推荐强度、证据级别标准中外有别

各国指南采用的推荐和证据级别不一致,阅读指南或共识时应注意其间的差异,真正理解各类推荐级别的背景和含义。同样,国内不同共识、指南的推荐和证据级别标准也不一致。“中国共识”采用《中国脑血管病指南2010版》的推荐和证据级别,与美国指南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共识”的推荐强度从Ⅰ ~ Ⅳ级依次递减,而“美国指南”Ⅲ级推荐为反对使用的推荐,读者应予以区分。

“中国共识”采用中国脑血管病指南2010 版的推荐及证据级别

☆ 推荐强度(分4 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

Ⅰ 级,基于A 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Ⅱ 级,基于B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Ⅲ级,基于C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Ⅳ级,基于D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 级,基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 分析或系统评价,多项RCT 或1 个样本量足够的RCT。

B 级,至少1 个较高质量的RCT。

C 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 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中国更需巩固静脉溶栓地位

“中国共识”未涉及动脉溶栓、尿激酶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主要考虑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证据最充分的治疗,应用范围最广,加上近年有新的大型临床研究发表,补充了新证据。

国内在静脉溶栓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的空间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共识性意见,作为我国指南的补充。同时,动脉溶栓、尿激酶静脉溶栓并无新证据出现,而最新研究提示血管内治疗并不优于rt-PA 静脉溶栓。因此,“美国指南”依然强调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不能延误rt-PA静脉溶栓(如果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而静脉rt-PA 溶栓目前仍然是唯一FDA 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法,尿激酶等其他非rt-PA 的溶栓药不推荐常规用于临床。

关键问题求同存异

“中国共识”推荐共9 点,其中基于多模式影像学技术扩大溶栓时间窗、rt-PA 静脉溶栓剂量和血压/ 血糖控制的推荐与“美国指南”完全一致,其余各推荐也与“美国指南”基本一致,但存在一些细微差异。

“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完全一致的推荐

☆ 基于多模式影像学技术扩大时间窗(4.5~9 h)的rt-PA溶栓尚需进一步研究证据,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探索性研究(Ⅳ,D)。

☆ rt-PA 静脉溶栓的推荐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总量的10% 在1 min内经静脉推注,剩余90% 以输液泵静点,持续1 h 以上(Ⅰ,A)。

☆ 溶栓患者应控制血压和血糖。溶栓前后血压应控制在185/110 mm Hg 以下(Ⅱ,B); 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2010 版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指南(Ⅳ,D)。

○1公众和病患教育

“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观点基本一致。但是“美国指南”推荐更为积极,如疑诊卒中的患者应被转运到具有救治急性卒中能力的中心(acutestroke-ready hospital,ASRH);医疗机构须经卒中中心认证,分为初级和高级;对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给出明确推荐,特别是将患者达到急诊至溶栓时间(DNT)<60 min 新增为最高级别推荐(Ⅰ)。

“中国共识”推荐

☆ rt-PA 静脉溶栓应在有条件的医院、由经规范培训的专科医生按照指南进行(Ⅱ,B)。

☆ 建议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整合院前急救体系,鼓励患者或市民使用“120”急救系统,鼓励患者及急救人员使用简易卒中筛查量表,减少院前延误;医疗中心应建立院内卒中规范急诊管理体系,对于时间窗内到达医院的患者,启动基于临床和平扫CT 选择适宜rt-PA 静脉溶栓患者,避免其他盲目检查,尽量缩短获得基本检验和CT 结果的时间,最终尽可能使DNT < 60 min(Ⅲ,C)。

○2静脉溶栓时间窗

“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均用Ⅰ级推荐将溶栓时间窗从经典的3 h 延长至4.5 h。但“美国指南”按照ECASS-3 研究,提出以下患者在发病3~4.5 h 行溶栓需进一步评价获益和风险:年龄>80岁,发病前使用口服抗凝剂(无论INR 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5 分;影像学证据显示缺血损伤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既往有糖尿病合并卒中史。“中国共识”在推荐意见时没有明确指出这些特例,而是采用“符合适应证”作为限定。对于年龄>80 岁患者的rt-PA静脉溶栓,“中国共识”给出了明确的积极溶栓推荐,背景描述也明确指出,其效益主要来自于<3 h 时间窗亚组。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共识”与“美国指南”事实上针对3 h 时间窗内的rt-PA 静脉溶栓推荐没有年龄上限,不应受药物说明书年龄上限的制约。

○3影像学检查

“中国共识”强调基于早期CT 平扫选择适宜溶栓患者,而“美国指南”推荐CT 平扫和磁共振成像(MRI)二者均可作为确定溶栓前的影像学检查,但依然强调CT 平扫对绝大多数患者是适合的;应尽量减少院内延误,要求获得MRI 或CT 结果的时间一致,即从患者到达急诊至获得影像学结果的时间应<45 min。在中国多数医院,MRI 会导致院内延误明显增加,因此“中国共识”提倡优先考虑CT 平扫作为筛查溶栓患者的影像学手段,同时应避免等待影像专科医生发书面报告带来的额外院内延误。“美国指南”明确推荐对急诊影像结果的解读由“有阅读CT 和MR 脑实质影像经验的医生”来完成,未特指影像专科医生。

影像学早期脑梗死征象可能是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因素。但是不同研究对于早期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定义不一,采用的方法和判定标准不一,这些患者虽然相对预后较差,但依然可能从溶栓治疗获益。“美国指南”明确指出,CT显示低密度超过1/3 大脑中动脉供血的患者应视为溶栓禁忌,但CT提示脑梗死的其他早期影像学改变(无论程度)者则并不是溶栓禁忌。“中国共识”只提出了“影像学呈现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征象时,溶栓需谨慎”的推荐。这一点上,“美国指南”虽然要更加明确和具体化,但应该注意,当CT 呈现除广泛低密度灶之外的其他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影像学改变(例如脑室受压、脑沟明显变浅)时溶栓效益/风险比显著下降,出血风险显著增加,所以“溶栓需谨慎”的描述是必要的。

“中国共识”推荐

☆ 严重卒中、NIHSS > 25分或或影像学显示早期大面积脑梗死证据,溶栓需谨慎(Ⅲ,C)。

○4特殊适应证人群

对于时间窗内小卒中和快速好转的患者,“中国共识”和“美国指南”一致认为可以考虑rt-PA静脉溶栓,由于研究证据不多,因此推荐和证据级别均不高。

此外,对3 个月内接受大手术、近期心肌梗死患者,“美国指南”提出在综合评价出血的风险后可以考虑溶栓,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5溶栓后出血转换

国内目前对房颤患者是否需溶栓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对溶栓后出血转换存在过分担心和不恰当的干预,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也存在溶栓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国共识”结合国内现状,针对上述几个特殊问题,提出明确推荐意见,主要是希望借此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国内rt-PA 静脉溶栓。此外,“美国指南”明确指出,伴有癫痫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症状不是癫痫所致)是rt-PA静脉溶栓适应证,而“中国共识”在这方面没有具体说明。

“中国共识”推荐

☆ 溶栓后24 h 内症状加重者,应首先通过影像学确定有无自发性脑出血(Ⅰ,A)。

☆ 影像学发现的无症状性或出血性梗死无需特殊干预,应遵循指南在溶栓后24 h 常规启动并维持抗血小板治疗(Ⅰ,A);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或脑实质血肿形成,应暂缓使用或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并积极控制血压,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Ⅳ,D)。

☆ 对于溶栓后非出血原因导致的症状恶化或好转后再加重,应通过临床、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尽可能明确原因,采取针对干预(Ⅳ,D)。


---------------------------------------------------------------------------------------------------------------------------------------------
欢迎关注Elseviermed官方微信
学科代码:神经病学 急诊医学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来源: 医师报
医师报介绍:《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http://www.mdweekly.com.cn/
顶一下(6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