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双管齐下:默克雪兰诺与百济神州再度携手开发抗癌新药

Doubling Down: Merck Serono Inks Second Oncology Deal With Chinese Biotech BeiGene
来源:FDC-PharmAsia News 2013-11-19 09:39点击次数:200发表评论

By Brian Yang /


北京——如今,大型药企越来越多地从中国创新企业手里购入新型化合物。作为默克集团(Merck KGAA)旗下生物制药分支机构,默克雪兰诺(Merck Serono SA)与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eiGene (Beijing) Co. Ltd)再度携手开发抗癌新药BeiGene-290,日前已经签署了全球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协议。


BeiGene-290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预计将于2014年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根据11月13日公布的合作协议条款,百济神州首先将负责这种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默克则负责该化合物在全球其它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


协议签署后,百济神州将会收到一笔预付款,公司未透露该款项具体数目。此外,若在中国以及全球其它地区取得临床研发或商业化里程碑进展,加上基于净销售收入的提成,百济神州能获最高达1.7亿欧元(约合2.32亿美元)的收益。双方没有透露这种抗癌新药的具体适应证。


作为百济神州的创始人之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所长王晓东在北京召开的签约仪式发布会上表示,新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生物技术创新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王所长将这次合作称为一个“中国梦”,他说在中国打造一家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并不容易,单凭百济神州自己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说这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百济神州与默克雪兰诺之间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百济神州CEO兼创始人欧雷强(John Oyler)补充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作为一家创新科技企业,我们正在见证着伟大的科学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默克雪兰诺执行副总裁(EVP)兼全球研发负责人詹金娜(Annalisa Jenkins)在签约仪式上称,这次合作预示着继2009年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研发中心之后,德国默克雪兰诺在华研发工作的下一步进程("Merck Serono Opens Bioanalysis Center In Beijing To Support Clinical Trials In Asia; Plans To Double Staff" — PharmAsia News, Sep. 21, 2011 9:00 AM GMT)。


Jenkins称,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默克创立已近350年,进入中国市场也已经80年。位于北京的研发中心是默克雪兰诺继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全球研发中心。


创新,中国走向世界


Jenkins说,这份协议的签署也说明了默克雪兰诺希望把中国的创新技术带到全世界。她表示,默克雪兰诺与百济神州首次合作开发的BRAF抑制剂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百济神州在中国发现并开发了第二代BRAF抑制剂BeiGene-283,这是该公司主要的自主研发化合物("China Innovation Takes Another Step: Merck KGAA Ties Up With BeiGene On Global Agreement For BRAF Inhibitor" — PharmAsia News, May 31, 2013 4:02 PM GMT)


这两次合作虽然都是全球性的,但在合作构架上都是以百济神州在华开发为主,这将有助于双方企业抓住与中国药监总局沟通的机会,这是CFDA快速审批通道的程序之一("SFDA Proposes New Review Channel For Innovative Drugs" — PharmAsia News, Jan. 15, 2013 10:04 AM GMT)。 


Jenkins向媒体表示,肿瘤是默克雪兰诺的一个核心治疗领域,同时也是百济神州的关注重点。百济神州新药发现与开发计划的高质量,再加上其专注于中国创新的决心是促成双方合作的关键因素。


Jenkins在发言中强调道,默克雪兰诺在与百济神州合作开发这两种抗癌新药时采用的是差别化战略。


在BRAF抑制剂方面,这两家企业远远落后于罗氏(Roche)和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他们研发的产品均已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罗氏的首创新药(first-in-class) Zelboraf (维罗非尼)于2011年获批,研究证实其能够改善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GSK的BRAF抑制剂Tafinlar (dabrafenib)也在美国获准用于治疗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Tandem Approval Brings GSK’s Tafinlar And Mekinist To A Market Ready To Test Combinations" — "The Pink Sheet" DAILY, May 29, 2013 10:46 PM GMT)。


不过,这两种药物都还没有在中国获准上市,这可能有助于百济神州和默克雪兰诺在研发新BRAF抑制剂上成为“快速跟进者”(fast-follower),因为他们不必开展针对已经在美国成为标准治疗的药物的对照研究。


Jenkins在会议间隙接受《亚洲制药新闻》(PharmAsia News)的采访时表示,默克雪兰诺的策略是通过优化其化学结构来实现百济神州第二代BRAF抑制剂的差异化。


她说:“我们没有必要一定成为首创者。我们对这种BRAF抑制剂充满信心,因为从临床前数据来看它很有价值。通过采用优化化学机构的新方法,这是中国所擅长的,我们相信最终能把第二代和第三代BRAF抑制剂推向市场。”


她强调道,开发差异化分子药物是公司的目标。


Jenkins表示,我们还将研究这种BRAF抑制剂用于除黑色素瘤以外的其他适应证,胃癌是潜在目标之一。虽然胃癌在西方国家比较罕见,但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却有着很高的患病率。


新模式的第一波


随着中国的创新实力越来越强,跨国企业对于与中国本土新创企业合作,购入在中国发现的新型化合物也越来越有兴趣。Jenkins说:“事实上,我们属于第一波投资这种新模式的企业。”


今年10月,美国制药企业礼来(Eli Lilly & Co.)与和黄中国医药科技(Chi-Med)旗下的和记黄埔医药有限公司(Hutchison MediPharma Ltd.)决定在中国合作开发并运营HMPL-013 (呋喹替尼),这是和黄制药在中国发现的一种II期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礼来将向和黄制药支付8,650万美元,包括预付费用,研发和监管批准里程牌费用。如果呋喹替尼在中国得到商业化运作,和黄制药还将获得15%起步的阶梯式净销售提成。


和黄制药CEO贺隽(Christian Hogg)最近在接受《亚洲制药新闻》的采访时说:“我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发现了这些化合物,如果想要把它们推向全球市场,我们需要寻求合作。”("Hutchison MediPharma CEO Christian Hogg On World-Class Innovation In China: An Interview With PharmAsia News" — PharmAsia News, Nov. 12, 2013 7:28 PM GMT])。


另一个例子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于2011年购入了和黄制药即将进入I期开发的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为此阿斯利康向和黄制药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首付款项,如果达到了临床开发和初步销售里程碑,和黄制药还将获得最高达1.2亿美元的收益("AstraZeneca Licenses Global Rights To Oncology Compound From China’s Hutchison" — PharmAsia News, Dec. 21, 2011 7:20 PM GMT)。


学科代码:肿瘤学 其他 药学   关键词:默克雪兰诺 百济神州 BeiGene-290
来源: FDC-PharmAsia News
FDC-PharmAsia News介绍:全球领先的医药新闻刊物——专注于为中国、印度、日本及其他亚太地区生物制药企业管理者提供专业的法规及商业信息服务。 马上访问FDC-PharmAsia News网站http://www.elsevierbi.com/publications/pharmasia-news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