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

解读21世纪的顽症“心律失常”之循证篇:科学的步伐——迈进循证医学时代

作者:邓 兵 来源:《门诊》杂志 2014-06-24 10:07点击次数:209发表评论

邓 兵教授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介绍: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疾病:
心律失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邓兵

《门诊》: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近年来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日益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认为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哪些进展?尤其是我国中成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方兴未艾,对此您有何评价?

邓兵教授:近年来,介入技术治疗心律失常的发展无论是实验研究或临床实践可谓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尽管如此,其适应证范围依然局限,远不能涵盖所有的心律失常治疗。因心律失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征,药物治疗的地位不可替代。

资料显示,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中,仅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其它药物迄今均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另外,许多心律失常并无明确的临床意义,但为缓解患者症状,需要治疗,这就为中医药发挥优势提供了平台。对稳心颗粒的分子机制和循证医学研究均表明,该药物具有多离子通道阻滞作用,能够广谱抗心律失常。循证研究按照严格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进行,纳入的患者数达2000多例,参与中心达60多家,研究结果达到70%~80%有效率。在西药治疗心律失常未有较大突破的背景下,稳心颗粒是其良好的补充。因此,心血管医师通常会把稳心颗粒作为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之一。

对于一些功能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原则上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有时为缓解症状而需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临床医师更应注重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以用药的安全性为首要原则。稳心颗粒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因此在功能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门诊》: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证实稳心颗粒有Ⅰ、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Na、K、Ca2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能否从这种作用机制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一下稳心颗粒的特点,以及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的异同点?

邓兵教授:稳心颗粒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它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的功能。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稳心颗粒对胸痹、心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药方剂由多种单体构成,因此具有治疗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除了离子通道阻断以外,对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大脑皮层抑制、以及睡眠改善均有显著作用。

显然,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疗效不仅仅是一个单体的作用,而是多个单体的联合作用。据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稳心颗粒类似胺碘酮具有对多种离子通道作用,如对Na、K、Ca2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另外,还能延长复极后不应期,这是新发现的抗心律失常机制。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作用也是广谱的,且毒副作用小。但总体而言中成药的效价与疗效相对西药是弱效,在急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不能达到快速抑制和终止心律失常的作用。

《门诊》: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的早搏,哪些类型的早搏需要临床干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的稳心颗粒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稳心颗粒对早搏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您认为在临床运用方面除了早搏患者,稳心颗粒还适用于哪些适应证?

邓兵教授:临床上根据早搏起源的部位分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对早搏的是否干预应考虑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房性或室性早搏的数量以及是否会进一步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状态。临床上存在许多早搏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并不会诱发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恶性心律失常,且预后良好,原则上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而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早搏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当治疗原发病及纠正诱发因素后早搏仍较多,且影响生活质量或心功能,甚至有可能诱发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时便需要干预治疗。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已牵头,分别对房早、室早患者,进行了稳心颗粒治疗的循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一、患者心慌、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二、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达70%以上。循证和实践均已证实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获益,并其疗效优于经典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

除多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作用,其配伍组方的特点,也决定了稳心颗粒不仅对治疗器质性早搏有效,对功能性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更是目前的临床首选,也将是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发挥特色,展示优势的巨大空间所在。

邓 兵的文章
学科代码:心血管病学   关键词:心律失常;循证医学
来源: 《门诊》杂志
《门诊》杂志介绍:《门诊》杂志创刊于2009年夏,是以心血管临床最新动态为主要传播内容、现代传播学为基本理念的医学类杂志,其宗旨是及时反映心血管领域的临床新技术、新成就、新进展,由上海东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临床学术跟踪是国际高端医学媒体应用的信息开发概念,它能帮助媒体及时掌握最新的临床动态。《门诊》杂志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的临床学术跟踪体系,全面跟踪并报道医师的最新观点,最新临床进展,最新病例,最新科研成果及数据分析。 马上访问《门诊》杂志网站www.menzhen.org
顶一下(0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