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中心

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心血管介入杂志(中文版)2013年第一期导读

作者:方唯一 2013-05-07 10:13点击:277发表评论

尊敬的读者:

我认为本期文章值得一读,对指导临床工作有积极的意义。五篇全文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Dangas等通过meta分析研究了HORIZONS-AMI和ACUITY两项较大样本临床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支架血栓风险的评分方法,他们发现ACS的类型、吸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PCI史、PCI术后冠状动脉前向血流不佳等因素是预测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每项危险因子记1 ~ 2分,总积分1 ~ 6分为血栓形成低危,7 ~ 9分为中危,大于10分为高危。他们将评分体系进行回顾分析,认为此方法简单可行。


Koo等采用分别短暂堵塞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对角支的方法观察冠状动脉堵塞对不同血管以及支配心肌的反应,结果提示在处理分叉病变时首要考虑的是主支血管,而积极处理对角支病变在临床上并未获益。当然,如果对角支血管直径≥2.5 mm,应另当别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行PCI后到底应使用多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一直有争论,Yu等分析了一组病例(n = 2851),发现患者院外大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但不能提供额外的预防缺血事件的益处,反而增加大出血的风险。


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PCI时,一个常见问题是选用的支架是否与血管直径相匹配,是否会发生因支架直径较小而出现贴壁不良?尤其是在患者伴有低血压而不能使用扩血管药来反映真实血管径时,问题更为突出。Geuns等报道了来自欧洲9个临床中心共80例自膨胀支架与球囊扩张支架的随机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植入自膨胀支架组在术后3天支架钢梁的贴壁不良率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但对远期支架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老年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血管再通后选用哪种支架的长期安全性更好?一直没有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来作出回答。本期中Patel等报道了来自美国国家心血管病注册研究数据889家医院共8218例CTO的统计分析报告,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DES)组较金属裸支架(BMS)组的死亡率更低,但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发生率相似。作者认为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来看,DES也而适合于老年。


本期还收录了20余篇摘要,分别介绍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GRACE评分和ACUITY-PCI评分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分叉病变的Provisional技术的1年临床随访结果,显示第二代DES更低的支架血栓形成率、血栓抽吸对于富含血栓的STEMI有更好的预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的疗效和并发症以及处理措施、逆向技术治疗CTO的长期效果、第二代经导管肾脏去交感神经治疗的疗效以及经皮主动脉瓣瘘修补等。内容丰富,题目新颖,多为临床医师所关注。

本期执行主编 方唯一

学科代码:心血管病学   关键词: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心血管介入杂志(中文版) 导读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 JACC_I 2013年5月 第1期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