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室

规避冠脉穿孔:防患意识是关键

中年男性,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术中并发冠脉穿孔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刘健 董炳庆 王伟民 来源:医师报
2012-07-05 09:05  点击次数:1379发表评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刘健 董炳庆 王伟民


某种程度而言,冠状动脉(冠脉)穿孔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心血管专家安东尼•哥伦布教授所言:“如果你从未遇到冠脉破裂或穿孔,你的操作一定存在某些问题”。心血管介入医生既要时刻提防术中冠脉穿孔,又必须掌握冠脉穿孔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未卜先知,处变不惊,积极预防,及时干预。

病例简介

主诉 男性,56岁。因“反复活动时喘憋3 年,加重伴胸闷1 月余”入院。

现病史 3 年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下活动时出现喘憋,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无胸闷、胸痛。此后喘憋症
状逐渐加重,行走50 m 即出现喘憋。1 个多月前,出现喘憋伴胸闷,休息约30 min症状可缓解。期间曾有前胸部轻微隐痛1 次,持续约20min 后自行缓解。至外院行冠脉造影,提示冠脉狭窄(具体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30 年,20 支/d。无饮酒史。无冠心病早发家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血压130/80mmHg, 心率 67 次/ 分。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 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未见明显缺血性改变。术前凝血分析正常;血生化除甘油三酯 (2.4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异常外,其他均正常。术前全血细胞分析:WBC 7.87×109/L,NE% 86.7%,HGB 141 g/L,PLT 246×109/L;心肌损伤标志物(-)。

入院诊断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界不大,窦性心律,NYHA Ⅰ ~ Ⅱ级。

诊疗经过

首次冠脉造影 入院给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以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后行冠脉造影:右冠脉优势型。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左冠脉走行区可见钙化,前降支近
段至中段可见(50%~80%)×40 mm 狭窄, 血流TIMI3 级;第一对角支近段可见(50%~80%)×30 mm 狭窄;
回旋支中段发出第一钝缘支后100% 闭塞,第一钝缘支开口至近段,可见80%×5mm 狭窄,血流TIMI 3 级;
右冠脉开口于左冠窦,走行区可见钙化,右冠脉近段至中段,可见弥漫性狭窄(50%~80%)×60 mm, 血流TIMI 3 级(图1)。行分次PCI,首次干预右冠脉 根据患者症状、辅助检查以及冠脉造影结果,术者采用分次进行PCI 治疗,本次先干预右冠脉。(1)选用AL1.0 导引导管,BMW 导引导丝通过右冠脉中段狭处,到达远端,送入SLEEK2.5×15 mm 球囊至右冠脉中段狭窄病变处,以16 atm×5 s 预扩张后送入Excel3.0×36 mm 支架至右冠脉中段病变处。(2)准确定位后以16 atm×5 s 释放,再次送入Excel 3.5×36mm支架至右冠脉近段病变处, 与远段支架重叠2 mm, 以16 atm×5 s 释放, 送入Dura star3.5×15mm 球囊至右冠脉支架内。(3)由远至近以(16~20)atm×5 s、24 atm×5 s、24atm×5 s、24 atm×5 s、28atm×5 s 后扩张5 次。

右冠脉穿孔后予球囊扩张治疗 术中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复查造影显示右冠脉近段血管对比剂外渗,提示
右冠脉穿孔(图2),给予Durastar3.5×15 mm 球囊,定位于血管造影外渗部位,反复给予4 atm 低压扩张压迫3~5 min,期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多巴胺维持血压、阿托品提升心率。同时给予床旁心脏彩超,但未见心包积液征象。动态观察40 min,患者心率、血压趋于平稳,病情平稳,冠脉造影示对比剂外渗明显减少(图3),支架展开良好,无残余狭窄、夹层,血流TIMI 3 级。保留桡动脉鞘管,送回监护病房。严密观察症状,监测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4 h 后测血压为86/61 mmHg,心率90 次/ 分。

透视下行心包穿刺及介入干预 回监护病房后,患者神志清楚,诉有颈部疼痛。查体颈软,心音低钝,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复查床旁心脏彩超仍无明显心包积液征象。但患者仍有持续颈部疼痛症状,遂转导管室。复查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支架内未见急性血栓形成,右冠脉近段锐缘支发出处对比剂再次外渗,可见心包积液影像。给予透视下行心包穿刺,抽取心包积液约50ml,患者收缩压逐步提升至100 mmHg 左右。送入GRAFTMASTER 覆膜支架3.0×19 mm 至右冠脉近段支架内释放,释放后造影仍有少量对比剂外渗,送入NC Sprinter3.5×15 mm 球囊至右冠GRAFTMASTER覆膜支架内以6 atm 低压扩张数次3~5 min。术中发生3 次室颤、室速,均给予电复律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并静脉应用胺碘酮药物复律维持窦性心律。20 min 后多角度投照复查造影示支架展开良好,无明显对比剂外渗,无残余狭窄、夹层, 血流TIMI 3 级。保留桡动脉鞘管和“猪尾”导管引流心包渗出液(图4),局部消毒固定,转监护病房继续监护。

病情稳定后择期处理左冠脉病变 术后患者血压、心律稳定,无明显不适,多次复查床旁超声未见明显心包积液征象,遂于术后20 h 拔出心包引流管。复查实验室检查:WBC 17.87×109 /L,NE%74.86%,HGB119.3 g/L,PLT 193.7×109/L;cTNI1.196 ng/ml,CK-MB 15.9n g /ml,MYO 1 8 3 . 2 n g /ml。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完成择期左冠脉介入治疗。



冠脉穿孔诊疗要点


(1)冠脉穿孔是PCI 治疗中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在复杂病变时代(支架置入、旋磨术等广泛开展),发生率可达0.5% ~ 3.0%,其中因球囊与器械导致的冠脉穿孔占74%,导引导丝导致的冠脉穿孔占20%。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2)冠脉穿孔的经典分型为Ellis 分型,其根据影象学形态特征将冠脉穿孔分为3 型。Ⅰ型:X 线下可见造影剂局部呈蘑菇或溃疡状向血管外突出,局限于冠状动脉外膜下,无外漏,较为常见;Ⅱ型:X 线下可见造影剂渗漏至心肌或心包内,但无喷射状漏出;Ⅲ型:X 线下可见造影剂通过> 1 mm 的冠脉破口,呈喷射状漏入心包(Ⅲ A 型),心腔或冠状静脉(Ⅲ B 型)。本例患者造影提示右冠脉近段明显狭窄伴扭曲,但钙化并不明显。在置入支架和高压反复扩张后导致冠脉穿孔,属于Ellis Ⅲ A 型冠脉穿孔。

(3)冠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心衰病史、高龄及女性患者)、病变因素(慢性闭塞病变、成角、严重迂曲、2.5 mm 以下细小冠脉病变、分叉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其中Ⅰ型穿孔多由导丝引起,Ⅱ型和Ⅲ型穿孔多由支架和球囊等器械使用不当所致。偶见由于造影剂用法不当引起的冠脉穿孔。

(4)冠脉穿孔的处理包括非外科手术处理与外科手术处理。处理原则为封闭穿孔和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应首先考虑解除心脏压塞,必要时手术治疗。本例患者属于Ellis Ⅲ A 型,预后较差,先给予持续低压力球囊扩张后曾一度封闭,4 h后再次出现外渗,给予心包穿刺引流及带膜支架覆盖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0 h 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无心包积液征象,引流管无血液流出,证明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5)冠脉穿孔预防是根本,最重要的是术者应具备较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仔细阅读造影录像,详细分析病变血管的走向、病变的性质、形态特征和侧支循环情况;对决定手术策略和选择手术器械至关重要,而后者正是决定手术成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学科代码:心血管病学   关键词:规避冠脉穿孔:防患意识是关键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病例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