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12年内分泌与糖尿病学国内外指南一览

来源:医师报 2013-01-10 15:10点击次数:2939发表评论

ADA
糖尿病诊疗标准——2012
Diabetes Care. 2012,35:S11

主要更新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使用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新的诊断标准;血压控制仅在新证据的基础上强化了控制目标个体化的重要性;对肾病的筛查和治疗进行的修订包含晚期慢性肾脏并发症的管理;去除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低限,并对个体化治疗和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讨论。

诊断标准 HbA1C ≥ 6.5%(检测应该用DCCT 检测标化);空腹血糖≥ 7.0 mmol/L,其中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h 未摄入热量;OGTT 2h 血糖≥ 11.1 mmol/L.,其检测应按WHO 标准进行,用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 11.1 mmol/L,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症状,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HbA1C 为 5.7~6.4% 诊断糖尿病前期是合理的,应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后血糖仍进展,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2 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每年进行监测以观察是否进展为糖尿病。

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 型糖尿病。在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妊娠妇女中,在妊娠24~28 周用75g 2h OGTT 筛查妊娠糖尿病(GDM),诊断切点为:空腹血糖≥5.1 mmol/L、1h血糖≥10.0 mmol/L或2h 血糖≥ 8.5 mmol/L,满足任何一点血糖值即可诊断妊娠糖尿病。采取除HbA1C 以外的检查筛查持续性糖尿病。有GDM 史的女性,至少每3 年甚至终身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进展。有GDM史的女性确诊糖尿病前期,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以预防糖尿病。

对于患1 型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患者,设定血糖目标时,考虑患者年龄因素。


ENDO
2012 年非重症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指南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97:16

新的血糖管理指南强调所有住院患者均需要监测和管理血糖。

☆ 所有住院患者必须筛查糖尿病。对于已知糖尿病或血糖超过140 mg/dl(7.8 mmol/L)者应当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如果近2 ~ 3 个月没有监测)。☆ 对于所有非重症患者,空腹血糖应当小于140 mg/ dl(7.8 mmol/L),随机血糖应当小于180 mg/dl(10 mmol/L);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小于100 mg/dl(5.6 mmol/L)当重新评估降糖方案,如果血糖小于70 mg/dl(3.9 mmol/L)应当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 血糖控制目标因疾病状态而异。如果患者没有低血糖病史、一般情况好且血糖应当控制相对严格;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或有低血糖高风险者,血糖控制要相对宽松(<200 mg/dl或11.1 mmol/L)。已经在家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住院后应当继续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

☆ 为防止围手术期高血糖发生,所有要手术的1 型糖尿病患者和大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应当持续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并增加必要的负荷胰岛素。

☆ 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患者血糖超过140 mg/d(l 7.8 mmol/L),不管有无糖尿病都应当床旁检查指端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同样,对于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也同样应当监测血糖。

☆ 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的所有1 型糖尿病或2 型糖尿病患者,在停止静脉滴注后1~2h 内应当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


ACP
2 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指南
Ann Intern Med. 2012,156:218



该指南回顾分析了1966-2010 年Medline、Embase 及Cochrane 数据库中比较目前美国FDA 批准的口服降糖药疗效文献。结果显示,多数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相似;不论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二甲双胍在降糖、减重和改善血脂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对于确诊的2 型糖尿病的患者,包括饮食调节、运动、减重等改善生活方式措施均不能充分控制高血糖症时,应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指南指出,目前尚无数据确定加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最佳时机。在开始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时应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寿命、是否合并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等,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也应根据这些因素行个体化评估。对大多数患者而言,HbA1c<7%比较合理。

☆对于大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应首选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伴肾功能不全、组织灌注较差/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肝病、酗酒、心衰和可致乳酸性酸中毒的任何疾病者,应禁用二甲双胍。

☆ 对于经改善生活方式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不能充分控制的顽固性糖尿病患者,可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第二种降糖药物(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与单药治疗相比,两种降糖药物治疗可促使平均HbA1c 水平降低1%。当然要注意,联合降糖的不良反应风险也高于单药治疗。


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立场声明
Diabetes Care. 2012 年4 月19 日在线版

声明强调, 应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路径。同时指出,并非每位患者均可从积极的血糖管理中获益, 主要是根据患者具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目标和降糖方案; 尤其重要的是, 任何程度的血糖控制实现, 都需要患者地积极参与, 患者自身的喜好、需求和利益是制定降糖策略的重要基础。

声明指出, 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来讲,治疗方案的主体仍是生活方式干预和糖尿病教育。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二甲双胍是首选一线治疗药物;鉴于二甲双胍替代治疗的数据有限,建议可另外应用1~2 种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为了有效控制血糖,很多患者最终需要胰岛素单一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IDF
2012 年全球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http://www.idf.org

该指南是在2005 版《全球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新指南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围绕糖尿病临床诊疗的17 个重点内容给予三种推荐级别。(1)推荐级别:适合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遵循当前循证医学的证据,鼓励在所有2 型糖尿病患者中普及。(2)基本级别:适合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满足最基本的诊治需要。(3)最优级别:在推荐级别的基础上增加了最新、最全面的诊疗手段,适合医疗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分级推荐是新指南适合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最大特点。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南与各国各地区的2 型糖尿病指南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本指南是一份全球性的指南,针对全球各国不同医疗资源的地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于中国来讲,与IDF 指南一致的是,2010 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标准定为< 7.0%。不同于IDF 指南的是《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暂不推荐将HbA1c 作为诊断标准。而2010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已将HbA1c ≥ 6.5% 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此外,IDF 调脂目标较《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目标更为严格:IDF 推荐既往无心血管病患者,LDL-C < 2.0mmol/L; 既往明确有心血管病的2 型糖尿病患者,LDL-C< 1.8 mmol/L。我国的标准分别为LDL-C < 2.6 mmol/L 和LDL-C < 2.07 mmol/L。


IDSA
糖尿病足感染诊疗临床实践指南
Clin Infect Dis. 2012,54:1679

指南指出,对于糖尿病足感染,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减少截肢,强调了包括专科医生、足病医生、外科医生及骨科组成的多学科综合小组协作的重要性。该指南是对IDSA2004 年指南的回顾与更新。

指南指出,典型糖尿病足感染(DFI)往往始于损伤,神经溃疡最常见。虽然微生物可定植所有伤口,但是感染的定义为典型炎症或化脓≥ 2 处。多数DFI 为多种微生物伴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缺乏软组织或骨感染证据的损伤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损伤,应获得清创术后样本(最好是组织)用于需氧或厌氧培养。许多急性感染患者可针对革兰阳性菌进行窄谱抗生素经验治疗,但是对于抗生素抵抗病原菌感染或慢性、先前经过治疗或严重感染则需要广谱治疗。大多数DFI 需进行成像检查,X 线成像一般即可满足需要,但磁共振成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佳。许多足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会伴发骨髓炎,且难以诊断和治疗。大部分DFI 需外科手术干预,程度可小(清创术)可大(切除术、截肢)。伤口需包扎但不要太紧,患者需定期随访。缺血足需行血运重建,一些治疗无效患者或可从选择性辅助治疗措施中受益。多学科团队会诊有利于治疗。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应当尝试监控, 从而改善DFI 治疗结果和进程。




ENDO/AOTA/ETA/ LATS
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功能障碍管理临床指南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97:2543

新指南指出,治疗妊娠期和产后女性的甲状腺功能障碍,医生应谨慎解读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使用丙基硫氧嘧啶作为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线治疗药物,并建议哺乳女性摄入碘250 μg/d,以确保通过母乳传播为婴儿提供碘100 μg/d。

新指南推荐:第一,妊娠女性行游离甲状腺素检查时应确立具妊娠期特异性参考值范围。另外,游离甲状腺素指数也是妊娠期的可靠检测指标。

第二,丙硫氧嘧啶应作为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线治疗药物。若患者不耐受,也可使用甲巯咪唑。由于丙硫氧嘧啶有潜在肝毒性,在妊娠中后期,应将丙硫氧嘧啶换为甲巯咪唑。

第三,以下女性在妊娠22周前应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目前患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妊娠前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史且曾接受131I 或甲状腺切除治疗;曾生育患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婴儿;既往TRAb 水平升高。

第四,TRAb 水平>正常范围2 ~ 3 倍或曾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妊娠女性,应在妊娠18 ~ 22 周时行胎儿甲状腺功能不全筛查。此后,每4 ~ 6周行1 次或根据临床情况行胎儿甲状腺功能筛查。

第五,女性甲状腺结节达5 mm 至1 cm,如具高危病史或超声检测结果可疑,应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有多个甲状腺结节直径达1.5~2 cm 女性,也应行甲状腺细针穿刺。


美国内分泌学会
高甘油三酯血症评估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97:2969

指南重点:诊断、定义与标准化检测;原发性与继发性高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

指南工作组专家指出:(1)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断应根据空腹甘油三酯水平而不是非空腹水平。(2)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的个体,应评估高脂血症的继发性原因,包括内分泌状况和药物治疗,治疗应更关注继发性原因。(3)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应筛查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4)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应评估血脂异常和心血管家族史。(5)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肥胖和超重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以达到减重的目的。(6)膳食脂肪和单纯碳水化合物摄入应减少,并结合药物治疗降低严重和极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胰腺炎危险。(7)轻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 Ⅲ) 一致。(8) 贝特类药物作为降低有甘油三酯诱发胰腺炎首选调脂药物。(9)在严重和极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不建议应用他汀单药治疗。

由于该指南主要针对美国居民而制定,因遗传背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仍应以我国指定的相关指南性文件为基本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指南重点内容包括:(1) 动态血糖监测(CGM)简介; (2)回顾性CGM 技术的临床应用;(3)回顾性CGM 技术的临床应用适应证;(4)回顾性CGM 技术使用规范;(5) 回顾性CGM 技术应用期间的患者教育。

指南指出, 回顾性CGM 的适应证包括:(1)1 型糖尿病;(2)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3)在血糖水平标准差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仍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无法解释的高血糖、血糖波动大,或因恐惧低血糖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等情况; (4)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5)合并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暴发性1 型糖尿病患者、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和伴血糖变化的胰岛素瘤患者等, 如病情需要也可进行CGM。

指南还制定了我国20~69 岁人群动态血糖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表1)。



指南同时还强调,CGM 系统并非血糖仪的替代品,在进行CGM 的同时,仍应进行4 次/d 指血血糖监测。并及时将结果输入血糖记录仪中,间隔时间< 5 min, 否则需要重新检测。血糖记录仪中只能输入2.2~22.2 mmol/L 范围内的血糖值,如超出该范围则应立即进行低血糖或高血糖处理。此外,患者在佩戴CGM 系统期间,应远离强磁场,不能进行X 线、CT 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


CTFPHC
加拿大成人2 型糖尿病筛查指南

指南更新要点包括:(1) 为评估一般人群的风险水平, 可用一种已被验证的风险计算器(而非血常规检测)进行第一阶段的筛查。(2) 首选筛查方法是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FINDRISC),加拿大糖尿病风险评估问卷(CANRISK) 也是一种可接受的替代方法。(3) 筛查首选的血液检测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空腹血糖检测和口服糖耐量试验也是可接受的替代方法。(4) 诊断糖尿病的建议阈值是HbA1C ≥ 6.5%, 但低于此数值不能排除通过血糖检测而诊断的糖尿病。应用标准的、已被验证的测定方法检测HbA1C。(5) 无需对< 40 岁的无症状成人进行常规血液检测筛查,但糖尿病高危或极高危者除外。(6)≥ 40 岁的低危或中危成人以及任何年龄的高危成人, 每3~5 年应进行一次HbA1C 血液检测筛查。(7) 在任何年龄的糖尿病极高危成人中,每年应进行一次HbA1C 血液检测筛查。但最后三条建议皆基于低质量证据的较弱建议。


CSE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四学会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28:779

这是我国首部《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指南包括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两个章节,采取问题条款和推荐条款并进的模式,共计54 项问题条款、72 项推荐条款,推荐条款标示推荐强度。内容包括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细针穿刺活检(FNAB)结果判定、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适应证;DTC 甲状腺手术术式的选择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TNM 分期和复发风险评估、131I 清甲治疗的适应证和具体方法、DTC 转移的131I 清灶疗法、DTC 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DTC 复发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的监测等。

甲状腺结节推荐条款中强烈推荐包括:(1)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要点是良恶性鉴别;(2)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3)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行颈部超声检查;(4)直径> 1 cm且伴有血清TSH 降低的甲状腺结节,应行甲状腺131I 或99mTc核素显像,判断结节是否有自助提取功能。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白皮书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白皮书是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以医学为基础,以社会学研究数据为落脚点,整合医学、统计学、社会学、政府、企业等资源,分别对我国糖尿病防控综合形势、糖尿病医疗费用,糖尿病防治资源等进行了评估。

白皮书提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接轨国际领先水平的历程。近年来,CDS 着手更新或制定了多个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以及临床路径,逐步形成了糖尿病防治基本理论体系,为规范我国的糖尿病临床诊疗提供了依据。

另外,我国糖尿病教育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直至目前,我国教育逐步规范化,并建立糖尿病教育团队,患者自我管理状况显著改善。同时媒体在糖尿病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政府主导,媒体参与促进了糖尿病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我国胰岛素种类齐全,但临床应用还有待规范。另外,代谢手术治疗糖尿病在中国开展10 余年,并于2011 年发布专家共识促进了该类手术的规范化发展。

随着国家糖尿病防治策略的逐步完善,高危人群筛查也在陆续开展,但我国尚缺乏系统的高危人群识别干预体系。中国糖尿病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为非糖尿病患者的9 倍,2008 年全国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高达1734 亿,占总医疗支出的13.2%。1 型糖尿病3C 研究显示,1 型糖尿病费用较高, 个人支付比例高达80%。

医院内分泌专科医生、政府疾病防控部门、各级分会以及部分相关医药企业构成了糖尿病防治资源。医疗卫生系统仍是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主力军,我国糖尿病防治资源投入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治格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差距。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特点体现在结合现有诊治条件,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诊疗流程为主线,方便基层医生学习使用,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

治疗内容中明确了基层医生需要掌握常用口服药物治疗和起始胰岛素治疗。

指南简单实用,附录为详细参考。指南强调标准化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同时给出了详细的饮食运动指导。针对糖尿病管理,制定了标准化诊疗管理手册,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流程。

指南提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管理评估指标,主要内容包括高血糖的检出、糖尿病诊断分型、初次诊断糖尿病的简要处理方案、糖尿病标准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和随访、以“糖尿病昏迷”为鉴别诊断线索介绍了急性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是在专业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内容扩展,特别针对糖尿病教育和管理、饮食治疗、药物选择、急慢性并发症处理以及患者易产生疑惑的焦点问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一解答。

《科普版》指南强调,糖尿病自我管理需要在团队支持下开展,由内分泌、护理、营养、康复等多学科联合,培养既深谙糖尿病专业,又熟稔运动医学的多学科临床人才是当务之急。

同时指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必须以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变、心态调整为前提;以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在内的综合性治疗为原则;同时,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糖尿病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1 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中国1 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共分13 章,内容包括1 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分型、控制目标与临床管理、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其他治疗方法(胰腺及胰岛移植等)、急性并发症诊治、慢性并发症诊治、伴发
疾病、特殊时期的临床管理、社会心理问题及对策、三级预防等, 并有6 个附录。LADA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1 型糖尿病,因其诊断仍需较高要求的实验室检测,目前尚难以普遍开展。基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已有LADA 诊治共识,可在条件具备的单位进行,而将其共识列于附录中。

《指南》强调1 型糖尿病是一种回顾性临床性诊断,在起病初期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年轻起病、酮症起病、胰岛功能差、依赖胰岛素治疗) 初步诊断, 对疑诊者和初步诊断者应进行随访, 通过胰岛功能的下降速度和对胰岛素的依赖而确诊。在治疗方面, 该指南强调强化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 建议所有患者应采用多次注射或持续输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模式。同时强调良好的临床管理( 饮食、运动、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监测) 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以期能最佳控制血糖。

《指南》强调个体化的目标和管理模式, 尤其应注意预防低血糖。同时, 该指南对患者及家属关心的其他治疗方法,如胰腺和胰岛移植、干细胞疗法、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高危人群的筛选都进行阐述。该指南将对我国1 型糖尿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1 型糖尿病的诊治水平及改善1 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规范我国(尤其是基层)高血糖危象的诊治流程。

指南指出,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S)。治疗原则是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降低血糖、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补液、予胰岛素、补钾、补碱及磷酸盐治疗。

对于胰岛素治疗,指南建议0.1 U/(Kg•h)胰岛素静脉输注。若血糖第1 h 未下降10%,则给予0.14 U/Kg 胰岛素静推后继续先前速度输注。对于DKA, 若血酮以0.5 mmol/h 的速度降低,血糖达11.1 mmol/L 时,静脉常规胰岛素减至0.02~0.05 U/(Kg•h),使血糖保持在8.3~11.1 mmol/L直至DKA 缓解。对于HHS,血糖达16.7 mmol/L 时,静脉常规胰岛素减至0.02~0.05 U/(Kg•h),血糖保持在13.9~16.7 mmol/L,直至患者清醒。

对于补钾治疗,肾功能尚可的情况下,如K+<3.3 mmol/L时优先补钾,K+>5.2 mmol/L,暂不补钾。补碱治疗,pH>6.9时,无需补碳酸氢盐,pH<6.9时,NaHCO3 8.4 g+KCl 0.8 g,溶于400 ml 无菌水中,以200 ml/h的速度静脉输注2 h。鉴于氯化钾过量会导致高氯性酸中毒,建议给予钾盐,在磷酸盐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钙。

指南强调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建议进行持续实验室监测血糖和血酮、电解质、CO2含量,BUN 和Cr 水平, 同时记录液体摄入量及输出量。

针对缓解后的治疗,指南指出,缓解时即可过渡至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但仍需维持静脉输注胰岛素1~2 h。既往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以发生DKA 前的胰岛素剂量继续治疗,对于胰岛素初始治疗者,首先给予胰岛素0.5~0.8 U/(Kg•d),通常为人胰岛素2~3 次/d。推荐1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基础胰岛素追加餐时胰岛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指出, 运动前评估包括医学评估、运动基础评估、日常运动状态评估及社区运动可行性评估, 其中心肺功能试验作为医学评估的重要内容是运动安全实施的先决条件。

此外, 运动处方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对于耐力运动而言,运用大肌肉群完成持续或间歇的运动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宜采用40% ~ 70% 最大摄氧量; 运动频率至少需3 ~ 4 次/ 周,且每次运动时间为20 ~ 60min。对于抗阻运动而言,每周应至少进行两次,每次运动30 min 左右。同时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同时,指南强调,运动治疗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情况、社会家庭状况、运动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运动方案。在科学运动的基础上,强调运动的多样性及趣味性,并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运动创伤等。


学科代码:内分泌学与糖尿病   关键词:2012年内分泌与糖尿病学国内外指南
来源: 医师报
医师报介绍:《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http://www.mdweekly.com.cn/
顶一下(3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