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

解析欧美指南更新聚焦心脏再同步治疗

作者:华伟 来源:医师报 2013-01-18 12:24点击次数:635发表评论

华伟教授
 
机构: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副主任。
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同年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6赴澳大利亚默尔本皇家医院心内科深造,进行临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科训练。此后,曾在美国Mayo Clinic 心脏中心等参观学习。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付主任委员,兼起搏学组组长。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装备协会评审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资深会员(FHRS),欧洲心律学会(EHRS)及亚太心律学会(APHRS)会员等。
主页:
http://sns.elseviermed.cn/people/5144ab39648c40719ef2
疾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2012 年心脏起搏治疗领域的发展主要涉及两大欧美指南更新, 即《ESC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和《A C C F / A H A / H R S 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 更新领域主要集中于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此外,2 0 1 2 年1 2 月,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MA D I T -RI T 研究证实,I C D 合理程控可减少I C D 不适当放电及死亡率, 对改善临床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更新一

ESC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关于CRT 建议

2012 年5 月,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公布了最新版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新版指南对CRT 适应证更新重点在于, 提升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RT 推荐级别;强调QRS 波形呈左束支阻滞(LBBB) 者最大获益; 对伴有永久性房颤和具有传统起搏适应证的心衰患者, 目前CRT 治疗临床证据不足, 因此相应推荐级别及证据等级都有所降低, 这有助于降低CRT 无反应率,增加CRT 治疗效价比。


指南更新二

ACCF/AHA/HRS 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关于CRT 建议


2012 年9 月, 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心律协会(HRS)联合发布了《ACCF/AHA/HRS 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新指南对CRT适应证也进行了更新, 更新内容与ESC 指南相似。相对于2008 年指南,该指南的更新之处主要在于:
☆ 将Ⅰ类适应证限定为QRS 间期≥ 150 ms 的心衰患者;
☆ 将Ⅰ类适应证限定为具备LBBB 图形的心衰患者;
☆ 将部分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纳入CRT 适应人群。

指南还指出,至少在CRT 置入72 h 内、2~12 周以及每3~12 个月应进行随访;濒于电池耗竭时,每1~3个月进行随访, 这也为患者管理提供了依据。

强调QRS 间期≥ 150 ms 经数种超声技术证实,机械运动不同步可见于40% 以上的QRS 间期> 120 ms 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在QRS 间期> 150 ms 的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机械运动不同步比例可高达70%。CRT 临床实践证明,CRT 有效者主要是QRS 间期> 150 ms 的患者。

Meta 分析显示,CRT 显著降低QRS 间期≥ 150 ms 患者的死亡或心衰导致住院这一主要终点事件,但在QRS 间期< 150 ms 组未显示出该疗效。亚组分析证实,QRS 间期< 150 ms 是CRT 无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尚不能确证较短QRS 间期患者能否获益,因此仅能将QRS 间期延长程度较轻者列为Ⅱ类适应证,强调Ⅰ类适应证为QRS 间期≥ 150 ms 者。



最新研究     佐证改良ICD 程控必要性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但ICD 频繁的不适当治疗危害亦十分显著,如何减少不适当放电成为ICD 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

2012 年12 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MADIT-RIT 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1500 例ICD 置入患者随机给予传统程控(A 组)、高频治疗(B 组)和延迟治疗(C 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首次不适当治疗,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和首发晕厥。研究结果显示, B 组主要终点较A 组减少79%, C 组较A 组减少76%;B 组次要终点全因死亡率较A 组减少55%,C 组较A 组减少44%。


研究认为,改进ICD 程控措施高频率治疗(B 组)及延迟治疗(C 组)可使首次不适当治疗减少近80%(76%~79%),全因死亡率降低约50%。而死亡率的降低可能与减少不适当电击以及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有关。

该研究临床意义在于,进一步证实合理程控可减少ICD 治疗,包括不适当放电、适当/ 不适当的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首次证实通过合理程控减少ICD 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由此ICD 的效价比将明显改善。

在普通起搏治疗领域及ICD 适应证人群,虽然有一些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但尚不足以改变目前指南规定,因此最新指南对这些内容未做特殊修订。







华伟的文章
学科代码:心血管病学   关键词:欧美指南
来源: 医师报
医师报介绍:《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http://www.mdweekly.com.cn/
顶一下(0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