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延迟治疗与即刻治疗比较:一项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

作者:Katja Deterding, Norbert Gruner, Peter Buggisch, Johannes Wiegand, Peter R Galle, Ulrich Spengler, Holger
期刊: TLID CN2013年3月期卷

背景 单一使用α 干扰素早期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病毒(acute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非常有效,治愈率高达85% 以上。然而,10%~50% 的患者会自发性清除HCV。本研究旨在评估与即刻治疗相比,替代方案- 延迟抗病毒治疗对未自发清除病毒的患者的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3 期开放标记的非劣效性试验,从德国的72 个感染中心纳入成年(年龄≥ 18 岁)、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有症状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1:1)分配到即刻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即刻治疗组接受为期24 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治疗,延迟治疗组则对随机分组12 周后HCV RNA仍为阳性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24 周)。我们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和8 个区组,按照胆红素浓度进行分层。所有无症状患者均接受为期24 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即刻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所有完成筛查且被随机分配的参与者的HCV RNA 持续保持阴性(意向治疗分析),非劣效性界限为10%。分析时,我们对即刻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及对依据胆红素状态分层后的绝对风险差异进行了测算。由于参与者招募过慢,按照研究咨询委员会的建议这项试验被提前终止。本研究已注册,编号为ISRCTN88729946。

结果 2004 年4 月至2010 年2 月期间,共招募了107 例有症状和25 例无症状的患者。55 例有症状的患者被分配至即刻治疗组,其中37 例(67%)有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其余52 例被分配至延迟治疗组,其中28 例(54%)有持续的病毒学应答[ 差异为13.7%,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6~32.0;p=0.071]。25 例无症状的患者中18 例(72%)有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分配至延迟治疗组的52 例有症状的患者中,22 例(42%)未完成随访;相比之下,分配至即刻治疗组的80 例患者(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中,20 例(25%)未完成随访(p=0.037)。分配到延迟治疗组的患者中,11 例(21%)出现自发性病毒清除。14 例接受延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患者获得了持续的病毒学应答。

结论 尽管延迟治疗的疗效并不等同于即刻治疗,但其依然是有效的;若考虑到自发性病毒清除率,延迟治疗可减少对密切监测人群的不必要治疗。而即刻治疗似乎更适用于失访比例较大的人群。

研究资金来源 德国病毒性肝炎优势能力网络(HepNe,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资助,资助金号:01KI0102, 01KI0401 和01KI0601),默沙东,先灵葆雅公司。

学科代码:传染病学   关键词:TLID_I 2013年3月 摘要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