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胺碘酮或可致癌

应用胺碘酮的男性患癌风险比一般人群高18%,且风险随剂量增加而升高
来源:医师报 2013-04-25 13:53点击次数:211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地区研究者报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的男性患者患癌风险较高,尤其是使用该药较多的患者。服用胺碘酮的男性罹患肿瘤的风险较一般人群升高18%,标化发病率比(SIR)为1.18(P=0.022),一年累计日剂量(cDDD)超过180 mg 的男性,该风险增加46%(SIR=1.46,P=0.008)。(Cancer.2013 年4 月8 日在线版)

实际上,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不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后监测数据表明,应用胺碘酮可致甲状腺肿大、肺纤维化、皮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生风险增加。这项新的Meta 分析结果揭露了该药的另一不良反应,即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为探讨胺碘酮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分析了台湾医保研究数据库的资料,共纳入6418 例1997~2008 年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半数以上的患者为男性,中位年龄70 岁,中位随访2.57 年。患者的并存疾病较多,包括高血压(76%)、心衰(47%)、慢阻肺(44%) 和糖尿病(39%)。观察近22 000人年时,280 例发生肿瘤。

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发生肿瘤风险增加12%(SIR=1.12,P=0.067),这有临界显著性意义,但女性中患癌风险无增加(SIR=0.99)。在男性患者中,20~60 岁患者的患癌风险增加67%(SIR=1.67,P=0.025),80 岁以上患者也增加41%(SIR=1.41,P=0.016)。

胺碘酮的半衰期接近2 个月,可在组织中累积。研究者指出,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女性中药物清除速率较快。多变量分析显示,男性(HR=1.90,P<0.001) 与患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与之显著相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年龄(HR=1.04,P<0.001)、肝硬化(HR=3.70,P<0.001)、社会经济地位(HR=0.63,P=0.006)、累计日剂量(HR=1.001,P=0.022)。

该研究显示, 与cDDD 最低三分位( ≤ 103 mg) 者相比,cDDD 位于中间三分位(103~253 mg) 和最高三分位(>253 mg)患者的HR 分别为1.70 和1.98(P=0.006,图1)。在全部受试者和男性患者中,第一年cDDD>180 mg 者患癌风险分别增加28%(SIR=1.28,P=0.046) 和46%(SIR=1.46,P=0.008)。



研究者报告,应用胺碘酮的患者所患肿瘤中,胃肠道肿瘤稍多,但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美国克利夫兰大学医院Albert L Waldo 认为,“这一发现有点令人惊讶,因为多数致癌物都是增加某一特定肿瘤的发病风险,即使像放射线这种可以影响全身所有细胞的致癌物,也仅增加某些肿瘤发病风险,这值得深入思考”。

Waldo 指出,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尚未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该药可能是目前治疗很多心律失常的最为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房颤。事实上,胺碘酮有很多毒性反应,尤其是甲状腺毒性。他表示,在AFFIRM、AVID 和EMIAT 等研究中,其实就有胺碘酮增加癌症风险的类似信号。

美国Roswell Park 癌症研究所James Marshall 认为,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该研究中肿瘤发病例数较少,且2.57年的随访时间还不够长,也没有考虑其他危险因素信息,比如吸烟史、家族史、环境危险因素暴露等。他认为,胺碘酮不应轻易停用,但临床医生应予以提醒。

研究者指出,目前对于服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常规进行肿瘤筛查不太现实。但他们建议,在以后的胺碘酮研究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要报告新发肿瘤病例。


学科代码:心血管病学 肿瘤学 药学   关键词:胺碘酮致癌
来源: 医师报
医师报介绍:《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http://www.mdweekly.com.cn/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