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抗击肥胖:从“心动”到“行动”

中美英相继发表肥胖相关研究与指南
来源:医师报 2012-08-13 13:57点击次数:520发表评论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气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 一部以美食为主题《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播出,引起全社会对于美食的崇尚。在这个食品工业化时代,人们仿佛又从该片中找到了对传统美食的热情和敬意。《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如此火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热爱美食是源于人性,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美食也是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然而,人类在经历多少年饥饿的煎熬之后,随着近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同时中国人的体重、饮食和运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肥胖一跃成为众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已经成为了一种“疾病”,且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胆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紧紧捆绑在一起。

FDA 前局长凯斯勒曾说:“现代人的肥胖,多归因于食物太好吃了,好吃的关键要素是糖、脂肪和盐的‘完美’搭配。现代食品工业的阴谋,也正是将三者的搭配推向极致。人类天性脆弱,美食,是大脑难以抵御的天然诱惑。减低大脑对于食物的欲望,合理运动或许是未来减肥最好策略。”

☆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 对2003 年版肥胖筛查指南进行更新,推荐体重指数≥ 30 kg/m2 的患者应接受强化的、多方式的行为干预,但FDA 未推荐药物干预。(AnnIntern Med. 2012 年6 月26 日在线版)

☆ 2012 欧洲肥胖症研究学会(EASO)/欧洲高血压学会(ESH)联合声公布声明指出,肥胖患者易于罹患高血压,常需要更多降压药物治疗。(J Hypertension.2012,30:1047)。

☆ 近日,英国癌症研究所发表的一项报告表明, 改变生活方式可预防40% 的肿瘤。除吸烟外,超重或肥胖是肿瘤的第二大重要危险因素。身体里的多余脂肪并无益处,它们释放激素或其他化合物,使机体细胞更快分化,从而使患癌风险大大增加。(源自CancerResearch UK 网站)

☆ 近期发表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最新结果表明,我国≥ 7 岁的儿童中,11%属于超重人群;约42% 的儿童合并至少1 个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儿分别达2770 万和170 万。(Obes
Rev.2012 年6 月28 日在线版)

控制肥胖已列入“官方规划”

2012 年5 月16 日,WHO 发布《2012 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着重突出了日益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问题。针对肥胖特别指出,1980 ~ 2008 年,世界各个区域的肥胖症增加了1 倍,目前全世界有5 亿人(占12%)患有肥胖症。因此面临更大的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等风险。

7 月9 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卫生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由15 部委共同
制定的“行动规划”,其中一项就是到2015 年,中国成人的肥胖率控制在12% 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不过,孔灵芝副局长对此并不乐观,她坦言任务“非常艰巨”。

事实上, 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最新数据让人担忧。该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受试人群中,超重和肥胖受试者分别占30% 和4%。我国≥ 7 岁的儿童中,11% 属于超重人群;约42% 的儿童合并至少1 个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儿分别达2770 万和170 万。7~11 岁组的肥胖患病率高于12~17 岁组(3% vs. 1%)。在成年人中,随着年龄增长,超重可能性越大,中年超重人群所占比例最高。

另外,在7~17 岁的少儿中,42% 至少合并1 个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在18~40 岁的成年人中,70% 的男性和60% 的女性至少合并1 个心脏代谢危险因素;40~60 岁组和60 岁以上组中至少伴1 个危险因素者分别占83% 和90%。校正年龄因素后, 研究表明了高度城镇化与大多数危险因素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此外,收入也是影响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提示, 我国超重和肥胖人数的攀升已从城市蔓延至农村。由于超重人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 未来我国的心脏代谢危险因素负担将更沉重。

临床肥胖管理还远未到位

肥胖症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 其中遗传因素、能量代谢、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以及神经体液因素等互相影响产生致病作用。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脑卒中、胆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近期,2012 欧洲肥胖症研究学会(EASO)/ 欧洲高血压学会(ESH)联合公布声明指出,肥胖者易于罹患
高血压,常需更多降压药物治疗,此类患者难治性高血压风险增加。对此,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何洪波教授强调,显然,控制体重是降压常见推荐策略,但当前的高血压指南并未对如何进行减重提供基于证据的推荐。

近日,英国癌症研究所发表的报告表明, 改变生活方式可预防40% 的肿瘤。除吸烟外,超重或肥胖是肿瘤的第二大重要危险因素,63% 的受试者同意超重是肿瘤的危险因素。但遗憾的是,尽管87% 的超重或肥胖受试者表示愿意减肥,但64% 的受试者缺乏意志力。

谈及肥胖与癌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于世英教授颇有感触,西式生活方式正对我国未来癌症发病趋势产生重要影响。癌症发病的原因至少1/3 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首当其冲要数吸烟和肥胖。

目前对于肥胖,并没有做到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长期管理,同时也缺乏有效减重和维持体重的达标研究。针对药物治疗的不佳,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邹大进教授指出,减重手术适用于BMI ≥ 30 kg/m2,年龄在16~65 岁的成年人,特别是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一定要严把适应证,不能盲目开展。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郭艺芳教授建议:临床医生应该遵循目前相关指南,为肥胖患者制定合理可操作性、个体化、长期治疗目标。

肥胖管理还需全盘考量

刚刚更新的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肥胖筛查指南推荐,体重指数≥ 30 kg/m2 的患者应接受强化的、多方式的行为干预,建议肥胖者应接受行为干预,而非药物治疗(表1)。


英国癌症研究所发表的报告表明,研究中29% 的受试者按照指南建议,每天摄入5 份(400 g)水果和蔬菜。仅23% 的受试者达到指南推荐的运动量,即每周坚持中等强度运动至少2.5 h。同时,研究者指出,大多数已意识到不健康膳食及缺乏体育锻炼显著增加患癌风险。

“要达到规划指标,需注重儿童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参与, 共同对肥胖进行管理。还要考虑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等,患者教育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孔灵芝副局长说。因此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推广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 h 的体育锻炼等。7 月4 日,WHO 网站刊载的研究表明,实行严格的食品规范能使心血管病引发的死亡率降低20%。

法国神经科学家克洛尔对《关于脂肪的谬论》一书细化为几个关键词:除了慢进食、小分量,还包括吃鱼、摄入好脂肪、低糖、少零食、拒绝美式食品。他说,膳食结构和习惯正受到冲击。原来的膳食习惯被打破后,“因饥饿而吃”终将被“为了吃而吃”所替代。

学科代码:内科学 内分泌学与糖尿病 预防医学   关键词:抗击肥胖:从“心动”到“行动”
来源: 医师报
医师报介绍:《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http://www.mdweekly.com.cn/
顶一下(1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