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

临床结直肠癌(中文版)2012年第一期导读

作者:顾晋 2012-08-22 11:56点击次数:1101发表评论

顾晋教授
 
机构:
北京肿瘤医院
介绍:
顾晋,男,1959年出生。1990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2-1993赴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临床医学中心学习,回国后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科任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9-200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作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外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07年获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美国AACR的active member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结直肠肛门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WORLD JOURAL OF GASTROENTEROLOGY,临床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英国LANCET杂志中文版.等多个杂志编委并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美国NCCN直肠癌中国版专家组成员.
  担任社会职务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特约监督员 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自1987年以来,始终从事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针对我国的直肠癌较多的特点,从解剖角度在国内发表了保留骨盆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的神经解剖基础,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目前正在开展大肠癌的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临床研究,作为牵头人主持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全国临床多中心课题,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CACA-CRC-001).较早地在中国开展直肠癌全系膜去切除术并积极倡导开展低位直肠癌术前辅助治疗。
  临床工作主要从事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临床方面对直肠癌保留神经的根治手术,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是目前国内按照国际直肠癌治疗规范开展手术的单位之一. 同时对直肠癌系膜淋巴结的转移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参加并担任PI参与国际临床合作项目; 紧密结合临床开展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与美国著名MSKCC和英国BILL HEALD等著名结直肠癌专家保持较紧密的联系.
  曾经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ancer,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Journal of Clincial Immunology, Cancer Investigation, Colon Rectal Diseases等国外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自毕业以来,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方面培养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国家"863"高技术专项基金,北京大学"211"基金,北京大学"985"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基金、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国家卫生部、国家教委等多项科研基金资助。

现任职位
  现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外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荣誉职位
  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
  自1987 年以来,始终从事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较早地在国内开展大肠癌的术前区域动脉化疗,并对术前动脉化疗的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针对我国的直肠癌较多的特点,从解剖角度在国内发表了保留骨盆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的神经解剖基础,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目前正在开展大肠癌的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临床研究,并开展低位直肠癌术前辅助放疗并TME 治疗。曾经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ANCER, DISEASES OF THE COLON&RECTUM, CANCER INVESTIGATION 发表多篇论文。自毕业以来,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方面培养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40 余篇。

国家奖项
  曾获国家“863”高技术专项基金,北京大学“211”基金,北京大学“985”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基金、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国家卫生部、国家教委等多项科研基金资助。

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外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大学结直肠学会会员,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会员。自1987年以来,始终从事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方面培养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在国际权威杂志CANCER,CLINICAL CANCER RESEARCH、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等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国家“863”专项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大学“211”工程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基金、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国家卫生部、国家教委等多项科研基金资助。200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三等奖。2009年获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教学科研奖。
疾病: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治疗特别是晚期结直肠肝转移的治疗近几年有了一些进展。包括了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肝动脉灌注治疗肝转移等等方法。本期的文章注重对这些结直肠晚期肿瘤的一些进展及疗效的临床报道。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过去的8~10年,一些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使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年的生存期得到改善。但是,未见5年的生存改善的报道。本期第1篇文章是针对当前结直肠癌最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介绍。该文介绍了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的5个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两个抗微血管生成药物Aflibercept 和Ramucirumab,两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egorafenib和Brivanib,及一个Akt抑制剂Perifosine。在今后的5~10年,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会有新的药物出现。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西方人和东方人可能对肿瘤治疗的耐受不同。本期第2篇文章是亚洲和欧洲的专家共同合作的研究性文章,分析了结直肠癌最常用的FOLFOX4方案在亚洲和欧洲患者中使用的结果比较研究。该研究包括了2项来自亚洲的试验和4项西方的试验。总计3359例患者接受了FOLFOX4方案的辅助治疗。结果非常有意思,研究发现,在亚洲患者中并没有证据显示对FOLFOX4方案耐受性比西方人差,且亚洲人的神经毒性和腹泻发生率更低。

         第3篇文章是来自美国纽约的MSKCC报道,这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针对晚期结直肠癌应用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的研究。研究分为两个组,一个组是应用最常用的mFOLFOX6联合贝伐珠单抗,另外一组是将两个常用的针对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一道与FOLF联合应用。其结果发现,FOLF与两个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与mFOLFOX6联合贝伐珠单抗相比,12个月PFS都没有显著增加。即两个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不能常规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推荐方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一直是有争议的。尽管一些零星的报道应用肝动脉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但这种治疗一直没有被列入各种指南中。本期一篇来自中北部癌症协作中心(NCCTG)的II期临床试验报道了应用肝动脉灌注和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共计36例接受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完整切除后,应用肝动脉灌注治疗加全身化疗。结果发现,在有其他可选择的更有效的方法时,肝动脉灌注治疗加全身化疗不宜作为常规推荐的治疗方法。

         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转化性研究。通常,分子靶向药物特别是抗EGFR受体药物使用前都建议做基因的检测,只有那些Kras 野生型的患者才能从这种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该研究集中在PI3K-mTOR-AKT-PTEN通路,探讨新的能够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作者选择76例正在接受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的患者,通过PENT 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证明了在抗EGFR受体药物的应用中,除了Kras 基因检测以外,组织的PENT 表达的确是和PIK3CA 基因突变相关,可能预测这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不佳。

顾晋的文章
学科代码:肿瘤学   关键词:结直肠癌 肿瘤 奥沙利铂 临床 CCC_I 2012年第1期 CCC中文版
顶一下(2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