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学科已露尖尖角 蓬勃发展靠大家

魏世辉教授谈国内神经眼科前景
来源:医师报 2012-07-24 11:52点击次数:168发表评论



67~11 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第一届神经眼科学术会议在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邀请来自英国、日本、澳洲、台湾等地的神经眼科医生聚首北京,围绕神经眼科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本报就神经眼科的发展和现状采访了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教授。


国内神经眼科发展已有7 年,从学习班到召开第一届学术年会,神经眼科逐步从国内走向国际,充分展现了科研实力。常见的神经眼科病包括视神经病变、颅内动脉瘤,以及由动脉狭窄引起的眼部病变,因此需要统计中国的数据,以促进适合中国人群特色的治疗指南出台。


学科特点:临床需求大,专业诊断是核心


“神经眼科是个寂寞的专业,需要有兴趣且热爱这门专业的医生才能深入下去。”


神经眼科专业的重心是诊断,治疗偏向内科多一些,药物也不是很多,主要靠医生的智慧和综合知识来诊断疑难患者,然后将这些患者分到不同的专业接受正确的治疗。神经眼科的患者很多,有相当的医疗需求,如果医生具备神经眼科的知识就可以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现状:技术设备与国际持平 亟需人才建设


虽然是新兴学科,国内神经眼科的发展已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国内专家也曾担任亚太和国际大会的主席,并发表重要演讲。目前国内发达地区技术和设备水平基本与国际持平,后续工作重心应当是人才和团队建设。


在国际上,神经眼科是单独的协会,游离于眼科和神经内科之间。国外神经眼科协会的会员通常轮流参加眼科大会和神经内科大会,每隔2~3年组织一次神经眼科会。本次参会的Satoshi Kashii 教授是亚洲神经眼科协会秘书长,魏教授和北京同仁医院张晓君教授担任协会理事,已经连续2 年参加亚洲神经眼科大会、并先后担任大会主席并进行专题报告。在世界眼科大会(WOC)上,两位教授也曾担任主持以及进行大会主题演讲,这标志着中国神经眼科在世界上已经有一定地位。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神经眼科今后在国内以及世界的发展会更迅速。


目前眼科的各个专业飞速发展,医疗技术和设备水平已基本与国外持平,但专业精神严谨性还有待提高。现在许多眼科、神经科及相关科室医生对神经眼科越来越有兴趣。眼科专业人才拥挤,需要不断探寻新的方向。而神经眼科恰恰是一个新兴专业,发展相对较快,只要找准方向,很快就能出科研成果并挖掘出好的课题。


目前,解放军总医院设有36 张病床的神经眼科病房,专门收治神经眼科患者,这在亚洲是首例,欧洲仍为空白,此病房的设立也得到了医院大力支持。此外,北京同仁医院的神经内科也可收治部分神经眼科患者,但没有与其他眼科病患者区分。就解放军总医院来说,前来就诊的神经眼科患者很多,挂号难、床位紧张,因此亟需人才和团队建设。


发展:从学组成立到走出国门


神经眼科是眼科学的亚分支之一,国际上很早就已开展,而国内一直没有起步。直至2005 年,在老专家的鼓励下,国内几位专家牵头成立学组,从组织学习班、收集病例做临床研究开始,逐渐召开并扩大会议规模。起初学组向眼底病大会上投稿,由于缺乏相应专家而无法审稿,后来从学会领导推荐魏教授审稿后,开始连续5年都在眼底病大会上单独设置神经眼科分论坛。从2006 年起,全国眼科大会常规增设神经眼科的专题分场。


随着神经眼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神经眼科医生开始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眼科大会,到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展示中国神经眼科的实力。我们的工作符合学会的精神,也得到学会的认可,于是在去年成立了神经眼科亚专业组。本学组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同意成立的,组织的学术活动得到学会的大力支持。亚专业组每2 年召开一次大会,而今年是该亚专业组的第一届大会,参会人数已超出预期。


期许:收集国内数据 专家共识将出台


国内神经眼科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国外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也较多。随着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颈动脉狭窄和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病等导致眼部病变的疾病也有所增多,这些都属于神经眼科的范畴。颅内动脉瘤等高危血管病也是神经眼科的主要疾病。还有国内医生不太熟悉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数其实远多于国外。此外,视神经炎也很常见,今年解放军总医院眼科特别申请了研究视神经炎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已获科研经费575 万。现阶段,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希望能得出代表中国疾病特征的数据。


魏教授表示,现在国内专家正在草拟视神经炎诊疗的专家共识,下半年有望出台。总之,目前阶段还需要学习、培养和训练,很多观点还需要外界接受,这也需要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


 


学科代码:神经病学 眼科学   关键词:学科已露尖尖角 蓬勃发展靠大家
来源: 医师报
医师报介绍:《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http://www.mdweekly.com.cn/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